电动车行业自2003年以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型代步工具,有着出色的环保便捷特性,弥补了汽车相对昂贵和自行车的不耐远距离行驶这一空白市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的进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线。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在呼吁关于电动自行车管理困难,抢占自行车道,撞伤行人。关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说法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是褒奖多于贬斥。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一种选择,也成为节约能源之的代步工具的倡导者。
让我们带着有色眼镜,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近距离的来解析这一行业。
红之夺目——电动车行业广受关注
行走在广州街头,不时会看到电动自行车的身影,尽管一旦被抓就意味着将被罚款50元,但不少市民还是怀着侥幸的心理“偷骑”上路。这就是需要决定存在的表现,可见市民对于电动自行车的迫切需要。有分析表明,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决定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购买小汽车,而大多数人只能坐公交车、地铁,或者骑自行车、摩托车。而地铁铺设范围的局限性、公交车的拥挤又不能满足需要。
为此,广州人大代表卢启明提交建议:让电动自行车光明正大上路。他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让电动自行车光明正大地上路。同时,他建议规范管理电动自行车。针对广州街头电动自行车品牌、型号、性能不一的现状,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管理,对电动自行车的时速等加以规范。另一方面在城市道路的设置要考虑到每种交通工具使用群体的人数,电动自行车属非机动车,假如让电动自行车上路,就应该设置一条相对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此外,他还强调,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对骑电动自行车的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橙之细腻——性能优良的代步工具
2006年,随着油价上涨的持续升温,全国各地对电动车的认识逐步加深,应该准确的说,电动车业的真正春天即将到来。以天津为例,天津外环之内,禁止摩托车;出租车在涨价,公交车票也由原来1块涨到2块。而且公交车存在极大的弊病——解决不了户到户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区与居民小区的距离越来越远,给上班族带来极大的不变。有专家做过测算,骑自行车上班在五公里之内体力还能承受,超过这个范围就会造成体力、健康透支,而且夏天天气炎热,冬天天气寒冷,不能算是一种理想的代步工具。
电动车则兼具绿色环保、轻便快捷、省时省力的优点。不失为一种优良的代步工具。
黄之财富——电动车行业的金色财富
与自行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动车在经历2003年后,由于其绿色环保、轻便快捷、省时省力等特点已经被广大老百性所喜爱,随后电动车在全国各地出现旺销势头,到目前为此,全国电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500万辆。据业内人士预测,全国原4.5亿辆自行车用户中至少有3.5亿的用户将成为电动车的用户,这个包括二手车、配件、修理在内的电动车市场蛋糕总计在13000亿左右。来自全国四大自行车城的原自行车拥有量和电动车市场空间的数据显示:北京为1050万辆和310亿,天津为970万辆和260亿,上海为920万辆和230亿,成都为750万和173亿。现在我国电动车替代自行车的替代率仅为3%,部分大城市市区替代率达18%。
绿之环保——电动车环保吗?
现在大家均知道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车是一种绿色、轻捷的交通工具。其环保性是其最大卖点之一。但有人也有不同见解: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确实无尾气、少噪音等污染,但是废弃的铅酸电池在制作及废弃处理上却存在着很大的环境威胁,这一点往往也是对电动车及电动摩托车上市及上路设置障碍者最大的说词。有专家解答:铅酸蓄电池的铅可以列为重金属,对人体有害。而电动车消耗的铅酸蓄电池对于电信和汽车行业来说,实实在在是太小太小了。目前已经有极为成熟的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系统,我国已经开始有人引进了。国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处理意见和法规,但是铅酸蓄电池的处理可以形成利润。在澳大利亚,就有华人在收购废旧电池而发家致富的。这其中的关键还是收流通体系的问题。目前的回收,多数还是企业自主进行或者由部分私人企业进行,其中也存在一些二次污染。但是这种污染的程度比起汽车、摩托车等燃油污染又微乎其微了。
青之生机——电动车行业蓄势待发
有资料显示,悉尼奥运会投入了由400辆电动车组成的绿色车队;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投入了三条电车线路,共75辆电车、250多辆电动高尔夫球车,以及15辆电动大巴组成的绿色车队;韩国现代集团为雅典奥运会提供了多辆电动汽车用于马拉松火炬接力活动和马拉松比赛的先导车。纯电动汽车良好的环保特性已经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宣传绿色奥运主题的主要手段。
与此同时,摩托车造成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禁摩;原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而且我国原油储量不足,45%的用油靠进口,油价上涨是必然趋势,引起连锁效应带动公交车、出租车成本增加,价格上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区与住宅区的距离越来越远,上班路途遥远,骑自行车成本低,可是容易引起疲惫,造成体力透支;乘坐公交车,只能解决站点之间的往返,而往往工作地点往往不在公交站点旁侧,还需要步行很长一段距离。
如今,电动车已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和消费者的持续关注。电动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一个崭新的行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蓝之思考——电动车上路有过错吗?
由于电动车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到迄今为止就一直争议不断,稍有点风吹草动就倍受关注,就拿珠海人大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的三点理由来说:一是事故多发,“电动自行车限速20公里/小时,但有部分车时速已达50-60公里/小时。今年1至5月份,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达166宗,死亡2人,受伤31人”。二是与人与车争道,2001年后,珠海市陆续对4条主干道进行了改造,扩宽机动车道,取消了非机动车道,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一,电动自行车在这些道路行驶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三是污染环境,“一般电动自行车使用2-3个月必须更换电池,这部分废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超过了汽车尾气的污染。”
事实上,这几点都是不能成立的,汽车出交通事故有人员伤亡绝对不是什么新闻,而一旦电动车出交通事故有人员伤亡就是特大新闻。按照珠海个别领导人的逻辑就觉得汽车、自行车因交通事故而死人是正常的,而同样交通工具,为什么电动车因交通事故而死人就不正常?况且事故多发也不仅仅局限于交通工具,就是行人在人行道上也会发生交通事故,在此不排除有极少数电动车厂家有提高车速之嫌疑,但这仅仅是管理问题,不能就此定论。同时,机动车、自行车也同样存在与人争道的问题,如果发现机动车驶入人行道,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也一律封杀?如果仅仅因为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就要取消非机动车道,这种说法是明显不合理的。至于电池污染的问题,前文已经做过研究,在此就不一一叙述了。
紫之神秘——游离在用与不用边缘
3月29日下午在广州中山一路调查,发现几乎每十分钟左右就有一辆电动自行车驶过。据悉,这样的情况在荔湾、越秀等老城区会更为多见。
据统计,到2004年广州的电动自行车就达4万余辆,目前全市的电动车已超过7万辆,不过,这些日渐增加的电动车均是没有上牌的“黑车”。一位李姓车主告诉记者,这两年来广州又是“限小”又是“禁摩”,买不起汽车的普通市民几乎没有了“以车代步”的选择,电动自行车是这部分人的最后“阵地”了。另据了解,市区的电动自行车经销商约有250家左右,加上花都、增城、从化、番禺等地,经销商总共约400家,他们目前仍然在大力推销电动自行车。
在福州,这样的情况也是同样存在的。
在政府态度不明确的情况下,这些销售商和购买者成为了边缘一族。在禁与不禁,用与不用之间游荡。
电动车行业正在高速发展,但是其中一些家庭作坊、小工厂的进入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使市场竞争变得混乱无序。制造质量低下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部分管理人员的反感,对电动车采取抵制态度。随着行业洗牌进程的加剧,电动车行业未来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