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商情网:行业资讯旗舰!
免费注册>>
经销商登陆 | 商情通 | 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商情视点 > 正文
自行车出口增势强劲自行车出口现状分析
来源:浙江省自行车行业协会   电动车商情网 2006-9-9 17:18:23
我来说两句( ) | |
[提要]

  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自行车业来说,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自行车业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要想增强我国自行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自行车生产厂商应首先当清醒地认识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是自行车业不断壮大发展的主要源泉。同时,自行车贸易商也应该抓住机遇,调整价格和出口对象,以便避免国外的反倾销现象。
  一、当前出口自行车现状
  近十几年,中国自行车出口行业在全球同类行业的大动荡、大变化中拼搏发展,1995-2002年的出口数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行车出口增势强劲,目前已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兴旺活跃的时期。
  2003年1-6月,我国向世界上14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自行车整车2589.7万辆,同比增长11.4%;金额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山地车860万辆,16、18、20英寸越野车642.7万辆,其他未列名车575万辆,16英寸以下未列名车495万辆,其他越野车14.8万辆,竞赛型车1.5万辆。自行车出口经营企业约345家。
  从出口地区情况来看,我国出口最大的亚洲市场增长幅度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影响主要来自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印度尼西亚,他们分别下降了23.2%和12.9%。但同时,我国自行车对欧洲出口呈较大幅度增长,增幅为53.2%,增长的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在内。欧盟反倾销关税依然存在,但仍不能阻挡中国自行车的进入。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市场相对稳定在140个国家左右,但主销市场过于集中在美国和日本。对这两个市场的出口几乎占总出口量的一半。
  随着国际市场格局的相对稳定,国内许多外资企业加大了对我国内销市场的开发。捷安特、美利达等依靠品牌战略和有步骤的市场营销,成功地在国内市场树立了品牌形象,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从目前检验检测情况看,我国出口自行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品质和安全在品质方面:油漆件外观质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存在漏漆、色泽不均匀等现象。电镀件镀层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在安全方面:(1)制动性能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从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工产品检测中心2001年、2002年两年检测不合格自行车批次情况统计,两年内因制动性能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合格批次分别占15%和13%。(2)链条拉断力不足。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工产品检测中心2001年、2002年两年内因链条拉断力不足8010N造成不合格批次分别占8%和7%。(3)反射器安装不符合标准要求,存在漏装、错装等现象。(4)车架/前叉组合件因烧焊强度不够,未采用环周焊,导致落下试验时组合件强度达不到标准要求。
  (二)、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我国出口自行车中,普通自行车约占80%以上,其它高科技类型的自行车较少,因而造成出口自行车整体附加值较低。其原因主要有:大多出口自行车生产企业都满足于现状,不愿投向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品种;不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一些技术人员不了解国外市场,与国外的同行交流也很少,难以开展科技型自行车的开发设计。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以依靠客户来样来图复制的生产方式为主,很少自行开发设计新产品,扼制了企业的自行开发设计的主动性;企业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很少,不能有效促进双方的强强合作,开发新型的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三)、出口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以前,绝大多数自行车生产企业的成功是靠那个时代赋予的机遇。入世后如果企业还是沿袭当年的“草莽英雄”式的精神和作风,显然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而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否和质量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是起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摆在自行车生产企业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迅速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依靠世贸组织游戏规则来经营,按照科学的交易原则来办事,调整企业的思路,从而实现保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在贸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我们分析到这里的真正原因是希望自行车贸易商可以在众多的自行车生产厂商中挑选出自己的产品提供商,以便进行长期合作,
  二、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一)、美国市场自1995年我对美出口420万辆自行车被反倾销以来,经全行业积极努力,及在有力的规范和协调下,我们逐步地、几乎完全地占有了这一市场。美国市场似乎也选择了我国,2003年进口了中国1700万辆自行车,这几乎是美国市场年销售量的全部。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由于美国自行车市场供应系统和结构的调整,对我国自行车出口行业造成了极大冲击。现在美国进口商有一个“两极”现象,一“极”是进口量巨大的超级大进口商,每年几百万辆的订单,其一家面对中国十几家、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供应商的选择,造成我企业间极为激烈的竞争;而超长的放账期限,使得风险几乎全部压在了我国企业的身上。另一“极”是较小的客户,原先有美国制造的自行车时,他们销售美国车,现在直接向中国采购。因批量不大,用途不一,使得这一部分车的质量和价格很难控制,他们寻找供应商也不确定,谁的车便宜要谁的车,一时间国内很多企业接到了美国的定单。个别企业初接美国单,不注重市场研究,不注重行规的遵守,小富则安,不求长远。从以上“两极”造成的最终结果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市场运行规则,打乱了正常竞争秩序,扰乱了正常市场价格,极度地榨取了生产企业的利润,使得一些生产企业苦于支撑,难以发展。
  就目前美国市场而言,数量上已无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几乎100%由我们供应的市场,我们却没有真正的拥有它。真正拥有一个市场,一方面我们要对市场做深层次的开发,研究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消费习惯和实际需求,在消费者和市场上建立起我们的品牌形象,培养和引导市场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市场价格,从市场上得到丰厚的回报,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我们不希望把中国作为美国乃至世界自行车的加工厂,而是要把中国发展成为全球自行车的研发、制造生产基地。

  (二)、日本市场日本自行车市场相对比较规范,对品质要求较高。自从2001年日本自行车协会以质量原因向政府提出欲限制中国自行车进口之后,我们积极与其交流沟通,建立了磋商交流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情况、交换意见。经过近一年的出口协调,对日本出口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2003年1-6月,我国自行车行业对日本出口自行车整车387万辆,同比增长13.8%;金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出口平均单价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随着我国自行车企业在管理、品质、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日本市场越来越多地接受了中国自行车。
  (三)、欧洲市场欧洲是个大市场,仅欧盟15国自行车年消费就在1700万辆左右。长期以来,由于欧盟对我国自行车进口实施高关税,使得我国无法对其正常出口,迫使我国自行车行业加大了对欧洲其他国家市场的开发。目前我国已经对欧洲37个国家(包括欧盟)出口自行车,2004年1-6月出口375万辆。其中欧盟进口78.66万辆自行车,金额达2000多万美元,其主要的消费国德国进口了24.3万辆,意大利进口了12.8万辆,荷兰进口了11.5万辆,且都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但同时应看到,一个新问题的出现将对我国自行车出口欧洲造成较大的影响。2004年5月1日,欧洲10国加入欧盟生效,在进口关税上与欧盟基本同步。届时将有25个国家在壁垒的保护之下,我国企业须早做安排,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从统计上可以看出,除对塞尔维亚没有出口外,其他9国2002年共进口我国自行车85万辆,而2004年1~6月就进口了97.06万辆,发展趋势良好。
  2005年9月欧盟对我国自行车反倾销到期,虽已设限10年,但由于欧盟扩张加大了其生产能力,因此,届时欧盟取消反倾销关税的可能性很小,如此一来我们将失去欧洲所有主要市场。
  三、自行车出口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1.销售渠道不畅,没有自己的品牌,制约了我国自行车业的发展。多年来,我们以OEM为主,企业出口很少打自己的品牌,更不会去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对市场开发欠缺力度,市场信息反馈慢,只做到满足市场供应,而不能做到引导消费、引领市场发展方向。
  2.经营队伍杂乱、质量观念不强。几年来,我国自行车出口企业增减变化频繁,但总量一直相对稳定在350家左右。2004年1~6月出口经营企业345家,其中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3家;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4家;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67家。三项合计共104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30.1%;出口金额为7.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4.3%。其余248家企业仅出口了4000多万美元。可以看出,经营队伍小、散的现象依然存在。经营者根据各自的利益取向,更多地追求一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有些企业的业务人员,概念不清,将低价低档车与低价劣质车混同,没有确保质量、安全要求的底线,结果是降低了质量标准,对我国自行车整体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3.经营手段不规范。这是一个严重影响中国自行车出口形象的问题。
  四、国内自行车生产情况
  目前,中国自行车行业可谓百花齐放。日资、台资、港资、国企、乡镇、民营等构成了我自行车行业庞大的立体生产体系,可生产供应世界上高、中、低档及各种规格型号的整车及零配件。
  华南、华东、华北三个自行车生产基地各有特色。由于地域习惯、运输便利、市场供应等各种因素,使得早年刚到大陆投资设厂的台资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广东、深圳;而日本则将工厂设在上海和江苏。随着形势的变化,前两年形成了一股台资内迁(北移)风潮,大量台资企业在江苏的昆山落户,此举加强了台资企业与大陆企业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陆企业(包括整车和零件厂)的生产、管理水平。由于国际市场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市场,除专卖店外,中、低档市场界限已不再明显,使得台资企业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而台资企业要想进一步降低成本,必然需要大陆零配件企业的配合,而大陆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台湾企业在理念、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帮助。
  从全国自行车的生产规模来看,供大于求。一些企业在形势好的情况下,极力扩大生产规模,背上了很重的包袱。因此,在我国目前总体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如何规划发展是每家企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借船出海”、“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等,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发展途径,这样一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二对整个行业的共同提高和发展也是有益的。日资、台资、大陆企业互通共荣,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公平竞争。
  五、我国2005年山地、越野自行车出口趋势
  据统计,2004年一季度天津口岸共出口自行车147.6万辆,价值4867.9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和32%。2004年1至6月天津市出口自行车368万辆,货值1.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和39%。平均价格33美元。2004年1至5月天津市出口山地自行车69万辆,货值1998万美元,分别增长1.45倍和1.51倍。平均价格在30美元左右。
  天津是我国重要的自行车生产基地,从这里生产的自行车销往日本、美国、韩国、印尼、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天津市自行车企业共出口自行车587.8万辆,是2002年的2.38倍,占全国自行车出口量的14%。
  山地车出口大增的原因一是天津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2004年以来,天津自行车行业面对欧盟对我国出口自行车实施反倾销、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等不利因素,从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上找出路,推出了铝合金异型车架、高档轴传动等新型山地车,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目前天津山地车已销往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日、韩是主要出口市场。对美国出口21.5万辆,增长6.9倍;对韩国出口15.3万辆,增长24%;对印度尼西亚出口7.3万辆,增长1.9倍。二是国际自行车产业向中国转移。随着世界产业重组和转移加快,国际自行车产业正在向天津集聚。2004年1至5月,天津市进料加工出口山地车20.5万辆,2003年同期仅为740辆,显示国外企业已逐步将加工基地向天津转移。
  天津的山地自行车占据天津自行车出口总量的23%,2004全年天津出口山地自行车200万辆左右,全国出口达1240万辆左右。综上所述,2005年我国自行车出口量将继续保持强势增进,而且山地自行车出口势头要高过其他种类自行车很多,是一个很好的开发项目。

关键词:电动车 
我来说两句( ) | | 责任编辑:白云
分享到:
新闻商机企业整车配件招聘求职
 Vip企业
供应 | 求购 | 招商 | 合作
 精彩图赏
香车美女 | 经典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