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自行车产量超过8000万辆,出口超过5300万辆,可谓自行车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出口自行车的平均价格32.65美元,台湾出口自行车的平均价格176美元,差距何其大。这种差距已非一年,那么我们还要让它沿续到何时呢?我们业内人士是否应该认真发掘一下原因,切实采取一些措施,缩短这些差距,使自行车产业尽快变大变强呢?当然是应该的,这是我们自行车从业人员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我国之所以是自行车制造大国而不是强国,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涉及到自行车及零配件的标准、设计、材料、制造装配的每个环节,各环节都应为自行车的提升而努力。笔者作为一名自行车检验机构的负责人,仅从质量检验方面应做的工作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国自行车产品质量水平低下,是造成自行车价值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质量检验是衡量产品质量水平,促进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我国有资格进行自行车质量检验的机构多达二十余家,阵容强大。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在质量检验方面很多基础工作削弱,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不同程度的不统一,即:标准不统一,检验设备不统一,计量不统一,操作不统一,数据处理不统一。这五个方面的不统一,造成了自行车检验机构对于自行车质量的判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对于推进自行车整体质量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应统一标准。目前我国的标准体制,仍然沿续着计划经济的做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速度很慢。市场经济下,产品变化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则更显得标准严重滞后。因此,一些省市的地方标准应运而生。以电动自行车电机为例,有上海标准,天津标准,还有国标报批搞,还有外行业的标准,还有几个企业自己制订的标准。标准的不统一,造成了对产品技术要求有高有低,这是不利于整体提升质量的。因此,应首先统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的标准。
二、应统一检测设备。自行车检测设备,有通用检测设备和专用检测设备两种,这里主要指自行车的专用检测设备。
这些设备是根据自行车标准中的特定项目研究确定的,比如车架前叉的强度等。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自行车检验中心被授权为自行车专用检测设备的归口单位,能做到检测设备一致。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大学也在开发检测设备,一些制造厂也涉足检测设备,推销到检测站,做出来就用于检测。问题不在于谁在做,问题在于没有统一管理,也未经过行业鉴定形成共识,得到行业认可。以GB3565-2005自行车新国标中增加的车把等四个部件的疲劳测试设备为例,目前在检验站使用的检测设备不下十来个版本,互相之间也没经过比对试验,这种状况不解决,对于自行车的质量监督是不利的。
三、应统一计量检定。这里说的也是自行车专用检验设备的计量检定,应有统一的计量检定规程,由具有授权的计量站操作,并具有自行车专用检测设备的检定授权。目前存在这样的情况:有的计量站没有对自行车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检定的授权,也去对专用设备进行检定,那么检定后的设备其准确性就很难说了。检测设备经过一个周期的使用之后,就要按规程进行设备调试,检定校准,恢复其精度,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这就不仅要有授权,还要有统一的检定规程。目前,在有授权的计量站中,所遵循的检定规程也不是很统一的,难免造成检定设备精度的不一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统一计量检定是必须的。
四、应统一操作。很显然,检验人员在进行质量检验时,操作方法不同,会造成检验的结果有差异。目前,在众多检验站中,统一的检验操作规程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其操作方法也各有差异。这一情况是不利于对产品质量的推进的,统一检验操作,进行检验人员、检验技术培训,持证上岗是非常必要的。
五、应统一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一门学科,是一种技术。对于精密产品来说,数据处理是否正确和统一,关系到产品的安全和可靠。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产品虽不是高精密度产品,也应统一数据处理准则,才能使测试结果一致。现状是:对于测试后所得数据的处理,带有某种主观性。举例而言,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如果测试结果是20.2公里,则至少有两种处理结果,一种是保持20.2公里,一种是修约为20公里。这就直接涉及到对这一项目的判定,前者就判为不合格,后者就合格,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关于数据修约,我国有专门的国家标准,业内应按照标准精神,做出数据处理的统一规定,对于完善检测技术,应该客观反映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提升我国自行车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做好质量检验,严格把好质量关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在质量检验中,做好质检的基础工作是提高检验效果的一件大事,应立即着手,统一标准,统一检测设备,统一计量检定,统一操作,统一数据处理,全面提升质量检验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质量检验对产品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使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产业由大变强。■(甄继光/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