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北京
倪捷,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一直或明或暗,而倪捷,这位被媒体称作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意见领袖,也一直为这个行业的前景与现有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斗争。尽管在争斗中,中国电动车行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但是这个行业面临的政策障碍却没有根本消除。
“陈旧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始终是悬于中国电动车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只有彻底改变它,电动车行业才可能真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倪捷告诉记者。改变政策和体制的突破口最终定在了北京。正是由于2002年北京的一纸禁令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电动车的围剿。因此,改变北京对电动车的看法显然事关全局。
近来,频繁出入北京成为倪捷最新的行程记录。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倪捷就经常在北京和金华两地来往。表面上,他忙于在北京建立销售网络、接受各类媒体的访问。“尽管北京市在去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作出允许电动自行车上牌的决定,但是其对电动车重量、宽度等方面的限制仍然制约着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倪捷说。因此,他开始酝酿并参与《轻型电动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活动中。
在倪捷看来,北京尽管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大都市,其蕴含的巨大电动车市场需求对每一个电动车厂商来说都具有很大的诱惑,但是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希望学者、舆论来改变电动车在北京的命运,进而影响全国。
在绿源及其他一些厂商的积极协助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最终作出了《轻型电动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该报告指出,轻型电动车及其所推动的新型交通模式,与传统管理体制和标准之间的冲突还在不断加剧,并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最重要的障碍。现行的《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已经使用了17年,属严重“超龄”标准。按照我国标准化管理规定,标准如存在技术问题应及时进行修订,即使没有问题也应每隔5年修订一次,以确认是否继续有效。
目前,我国轻型电动车行业只有《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和《电动轮椅车》两个国家标准,许多城市也是按照该方面标准的要求授予了电动自行车的上路权。但是标准的滞后导致轻型电动车产品技术上归类不清,其他类型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轻型电动车无法获得上路权。这种尴尬地位导致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获得上路权,都在想方设法向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靠拢,将许多其他类型的轻型电动车产品冠上“电动自行车”的名称,鱼目混珠。报告指出,应该尽快修订《道路车辆分类管理与代码》国家标准并制订急需标准和完善现有标准,为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我们所看中的并不仅仅是报告所说的这些。我们在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轻型电动车这个概念。过去我们将自己称作电动自行车,这样的称呼不仅引发和传统自行车的冲突,还引出了业内轻摩化的争论。如果能够将轻型电动车独立门户成为一个新兴行业,就会避免这些不必要的争论。”倪捷说。
创始人之争
能言善辩是倪捷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这究竟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常年为电动车行业奔走练就的本领?
“我没有想到进入的是一个充满争吵的行业。”在2005年度风云浙商的颁奖典礼上,倪捷的获奖感言的第一句就这样描述电动车行业。事实上,他最终能够入选风云浙商也就是因为他的“吵架”本领。该评委会对其的描述就是:为获得电动自行车的生存空间不懈抗争。
也正是这样一次肯定和荣誉最近引发了又一次争论。在倪捷新建的个人博客和绿源公司的网页上,我们看到了争论的焦点:谁是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创始人?
由于风云浙商的颁奖词称倪捷为中国电动自行车的创始人,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异议。一直习惯和地方政府据理力争的他,显然没有想到自己要和业内人士展开辩论。事实上,说辩论恐怕措辞激烈。倪捷没有选择过去与地方政府争辩时采用的与媒体联动的方式,而是在个人博客上和他人交流观点。
谁是电动车行业真正的创始人?他认为,其实只是一个,这就是消费者和一大批贴近市场的企业英雄。他说:为什么说消费者是电动自行车真正的创始人?没有消费的先行者在电动车问题成堆之初就大胆使用,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想当初,1997年,我们生产了第一批电动自行车,我自己经常起早推着车子到公园门口向大叔大妈们宣传,那时车的性能说真的不咋的,几个胆大的大叔大妈经不起我们“忽悠”,被我们的诚意感动而献上了他们宝贵的金钱,于是,绿源电动自行车就第一次有了“销售”的体验,正是他们大胆的消费行为使我们的创业理想成为现实,被评为《风云浙商》时,媒体让我写一句获奖感言,我只有一句话:“伟大的消费力才是生产力澎湃不断的源泉。”
他补充说:另外,还有一大批存在于市场的经销商英雄,他们也是电动车行业的重要创始人,大的小的,老的新的,出于赢利和对电动车未来有信心的双重背景,承受了技术尚不成熟、服务尚不规范的困扰,有些地区还要整天地“套牌”违法,有些地区要为销售权利和上路权利而斗争,还要承受“好销产品不合格而被处罚”的客观怪圈,活动于媒体、交管,周旋于工商、技监,前赴后继,开开关关,这些朋友难道不是电动车行业的伟大创始人吗?电动车创始人这个称号是属于大家的,属于那些勇敢而执著的消费者,属于那些在困难中苦斗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属于那些已经成功的商人和已经失败倒闭的亏损者。在这场争论中,倪捷逻辑严密的思辩,恐怕也是他能够在与一些地方政府争辩中获得消费者和舆论支持的重要原因。
公众讨论与市场经济
倪捷对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贡献评价,公众已经有了明确判断。其在许多封杀电动车的事件中,争取的不仅是行业的生存空间,媒体已经不局限于对福州事件、珠海事件的报道,更多地将话题引向消费权利与管理体制的摩擦和矛盾的讨论。
而在和被倪捷称作“高人”的专家、记者以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后,倪捷认为,电动车在市场中的遭遇其实是许多新生事物共同的遭遇,而此前他和他的同行们采取的方式恰恰孕育着一个新的公众发表言论的方式:公众讨论。“这样的一种方式将会是市场经济的清道夫。”这是倪捷对公众讨论的作用判断。
每次来到北京,在绿源北京亚运村的办事处,倪捷会在这里和前来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交流思想,他们讨论的话题并不局限于电动车行业,而似乎是关于经济、哲学甚至是IT、机械技术的讨论。对这些讨论,倪捷乐此不疲,常常是几个人一杯清茶几根香烟,滔滔不绝数小时延续到凌晨,人来人往,一拨又一拨的人来了去,不变的是倪捷始终兴奋的笑脸。“我把这样的讨论称作充电和提升。我开始意识到过去的经历和行为方式提供一种借鉴,我们意识到中国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东西。”倪捷兴奋地把这样的结论告诉记者。
他说,企业应该自己去推动公共政策的改善,自己去推动制度环境的改善。这个进程中你如果是推动力,你就成了主导力量;如果很多社会事件都是这样的事件,工商业的社会地位就会逐渐提升,工商文明就会到来。你越是起主导作用,工商文明来得就越早;但如果你不这样做,总是怨妇似的,那怎么可能到来?
倪捷认为,公共事件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一旦上升为公共事件,要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意,你就必须想办法说服公众,首先你要做认真的调查研究,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公众才会相信你有道理,你才可能获胜。这个民主化进程对于经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越来越多的人讨论经济领域的公共问题,经济生活就会越来越透明,公众参与度就会越来越高,那么企业家对自己的限制就越来越多,它就不敢做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所以对公共讨论,可以赋予更高的意义,它实际上是提升社会文明的突破口。事实上,公共讨论往往能够带来公共政策的改变,从而改善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增进全体消费者的福利。
他认为,公共讨论是管理者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其间不免有一些言语刺激,对管理者的名誉有一些影响,但公共讨论会给你一个说话的机会,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只要你能说清楚,确实没有自私自利之心,你身正就不怕影子歪。即便你有错,那也不要紧,知错就改。改了就好,大家都会为你的改进感到欣慰。这样做还可以破除一些神话。媒体呼吁,公共讨论,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才是社会心理健康的发展进程。正常的社会应该允许充分的讨论,他一直认为媒体的责任就在于批评,批评不一定都正确,都正确就不叫批评了,那就叫先知先觉了,那就成圣人了。没有公共讨论,政府管理就是神秘的。但如果有充分的公共讨论,公共意志能影响决策,政府管理就有了民主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