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产业的发展不和谐因素在增多,与政府的摩擦在不断加深,反对的声音也在扩大,本文拟就产业和谐发展的方向提出行业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以及它的内涵作一探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想法和触动。
一、标准建构是建立和谐产业环境的基础
众所周知,电动自行车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它产生的那一天开始至今一直争议不断,争论的核心是它能不能上路,也就是说它有没有上路权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对它有没有在公众场合(道路)上具有合法的使用权,而一种产品是否具有在公众场合合法的使用权,那要看这种产品是否会对公众构成伤害,比如说吸烟,由于它危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故大多数国家对吸烟有明文规定,在公众场合禁止吸烟。为了满足吸烟者的爱好,在公众场合划出一小块地方,专门供吸烟者使用,这样就一方面满足了吸烟者的吸烟权利,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对他人构成伤害,做到一种妥善解决的办法,这也是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双方经过反复争议得出的最后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公权力的拥有者,它是争议双方达成协议前的讨论组织者和达成协议后的政策制订者及执行者。
目前,电动自行车能否上路焦点是会否构成对他人的伤害,包括伤害的概率及伤害的程度。由于中国的地域的广大,经济水平、交通状况、价值观念的不同,因而对电动自行车的态度也不同。各地政府的政策也不同,中央政府考虑到上述情况,不搞一刀切,把政策的最后管理权(例如登记上牌等)交给地方政府,应该说是“以人为本”的,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电动自行车会否构成对他人的伤害,以及伤害的成因是什么?从目前来看,争议围绕在如下几个方面:
1、许多电动车生产厂家不按照国家生产标准进行生产,人为地提高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使电动自行车制动性能到不到保障;导致交警不易管理、事故率上升。
2、另一方面原因是消费者本身的,即消费者违规使用,将本来只能在非机动车道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驶入了机动车道,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宣传教育不够。
3、政府发展战略的问题,作为城市交通的规划者,未来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是以汽车为主还是汽车和其它交通工具兼顾,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战略,不同的战略又会产生不同的道路规划,不同的道路规划会导致不同的使用结果,如果像吸烟一样划出一条专属区,电动自行车的事故率将大大降低,反对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电动自行车的优越性也很明显,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与摩托车、汽车相比是手续简单,费用较低。每100公里电耗为1.2度电,折合人民币不足0.8元,而一般摩托车的100公里油耗为3-4升,折合人民币约15元、若再算上各种附加费每年累计上千元,而电动自行车的每年费用为几百元。
2、与自行车相比具有省力省时等特点。据测算,以单程距离10公里为计算基础,骑自行车所耗时间大约为1小时,而使用电动自行车大约为0.5小时,可节约50%的时间。
专家作过测算,正常情况下,单程骑自行车距离小于5公里,大多数人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超过上述距离,会感到疲劳,特别是需要骑自行车接送小孩的家长;另外对于一些慢性病或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其次是离退休的人士,可以帮助子女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有些还可以骑着外出钓鱼等。
正是这些优点,使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喜欢,生产量、销售量破纪录的在2004年达到700万辆,总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因此,目前电动自行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它健康快速的发展的问题,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多方相互博弈的过程,也是电动自行车自身不断规范和完善的过程,也是电动自行车标准形成的过程。
总之,建立标准是电动自行车取得和谐生存环境的重要基础,要树立终身产品质量的概念,要有对产品负责到底的思想,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电动自行车厂家只有自已先负起责任来,社会才会对这个行业负责。
二、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的内涵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电动自行车标准化的内涵:
生产的标准化: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前提,一种产品只有当它拥有自己的标准才算是成熟的产品,才能大批量的生产,才能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但我觉得标准的制定必须必须适合中国的百姓需要,符合人性化。
(1)车宽:一个人走在路上也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人肩的宽度也有一定的投影面积,所以,我建议电动自行车在宽度设计上不要超过人肩的宽度,我想,这一点应该是符合人性化,因为你不可能叫别人斜着肩走路上街吗?
(2)时速:电动自行车应该在刹车制动性人上做所调整,另外,车速也有所限制,例如在城区车辆、交通、行人拥挤的道路上行驶车速应该在25公里/小时,如果在城乡、农村,交通一体化道路比较好,车辆少、行人少、甚至没有车辆、行人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车速应该可以有所调整,建议不超过35公里-40公里/小时。这样可以让百姓充分享受这一绿色环保产品。
(3)车重:适当增加车身的重量,应该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安全,比如,为什么别客汽车安全系数比较好,其中有一点也就是他的车身比别的车身重。
(4)车架:提高到震荡10万次。车架强度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
管理的标准化:国标是针对电动自行车整车的,行业除了应严格执行国标以外,还应有管理的标准:
(1)供应件的标准化。目前电动自行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要做到整车的达标,首先各种配套要规范,现在总的来说供应厂商多而乱,良萎不齐,许多厂家由于使用了个别厂家的不良供应件导致整车寿命的缩短。另一方面就是供应件要有业内统一的规格型号,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保有量的大幅攀升,产品维修和售后服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过去那种单纯依靠经销商的路子是行不通的,电动自行车要产业化,售后服务就必须社会化,要做到这点,产品的零配件就要统一规格型号,实行标准化生产。作为整车厂在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考虑多用标准件。
(2)生产过程的流程化。现在很多整车厂并没有自己的流程,即使有流程也不按流程走,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出现漏装、漏发现象的根本原因。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策划公司来改善自已的流程,达到提高和改善产品品质。例如,某知名电动车企业曾聘请专注大战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为其改善流程,短短的时间内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达到2:45秒就有一部合格的电动车下线。
(3)售后服务的标准化。售后服务要制订业内统一的标准,各个厂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但不减少,给予消费者一个起码的信用保证。
(4)企业信息化。随着电动自行车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必须建立迅速的市场反应机制,就必须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最后达到管理的规范化。
城市建设的规范化:有了行业的规范,在取信于民的基础上,政府才会为行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现在有些城市在考虑设立电动自行车专用通道,这样就可以确保行业的顺利发展。
交通法规的规范化:面对新的形势,各地政府应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应尽快制订相应的交通规则和管理流程。而不是一禁了之。
三、结论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行业要顺利发展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我们只能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日益规范,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喜欢它,并为它摇旗呐喊,这个行业就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更多的人造福。
(高乃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