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上,国内众多自行车企业不到百平方米的各个展厅内,参观者寥寥无几,展示自行车的类型颇为单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家名为阿莱纳斯的美国自行车企业400多平方米的展厅摆放着几十款功能各异的自行车,前来试车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一冷一热引出了业内对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自行车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树立品牌意识的深层次思考。
不只是代步工具
“我们拥有十几项自行车专利,我们的自行车都是由中国企业OEM生产,但不能打他们的品牌。我们的高额利润,主要源于前期的高投入,十几项专利就花了几亿元人民币。”阿莱纳斯董事长林炳大介绍,阿莱纳斯自行车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代步工具,它更多强调健身功能。
据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企业OEM生产一辆自行车只能赚到50元人民币的加工费,而这种产品在美国的售价近600美元。
“我国自行车产量达到8000万辆,占全球自行车销售量1.05亿辆的近80%,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不容忽视————中国大多数自行车企业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一直在幕后做OEM。”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孝燕忧虑重重地说。
以天津为例,自2000年天津自行车产业呈现复苏,目前产量已跃升到3100多万辆,占据国内产量的40%。与此同时天津自行车企业普遍陷入“低档低价”的怪圈里难以自拔,一些企业只注意生产规模,忽视管理和品牌维护。
阿莱纳斯(天津)自行车有限公司郭守正说,目前该公司已经和包括天津知名自行车企业富士达在内的4家自行车生产企业签订了OEM加工协议。“今年预计在中国OEM生产的自行车数量达到10万辆。”
阿莱纳斯自行车除具备普通的代步功能外,还有健身等功能。如其推出的一款有6种不同蹬法的自行车,除了传统的方式外,可以双脚同时圆周蹬踏,也可以双脚同时上下蹬踏,甚至还可以交替上下蹬踏。而天津的富士达、科林、泰美、新宝、健威、万达,上海的凤凰、永久等众多自行车品牌企业在展厅中亮相的自行车,大多数只起代步功能。
关键是没有专利
“我们的企业不是没有能力生产,主要是没有专利。研发投入少,这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但关键要意识到这是个不足。”龚秘书长指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天津自行车产业基本是靠民间小额投入发展起来的。
幸运的是,现在国内不少知名企业已经意识到自有品牌的重要性。天津兴富公司董事长王星军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加大研发投入,2005年就投入400万元用于新品研发。今年,他们准备投入500万元开发新品。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量最大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加工制造基地天津,近几年生产企业正通过加大投入,引进人才,改进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在全行业形成注重品质形象的产业氛围和快速扩展的良好局面。
根据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2005年对204家企业的统计,天津自行车产量实现3135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为360万辆,2006年预计生产自行车3900万辆。
龚秘书长指出,协会会员已达成协议,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并把培育优秀的品牌当作企业的奋斗目标。
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已采取措施加大自主品牌创新的力度。如企业积极支持和贯彻天津自行车行业自律公约;通过协会和专利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行业内企业专利维权提供有效服务;协会设立专利维权联络员,负责帮助企业建立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的渠道;协会利用行业信息设立企业自律警示栏目登载企业自律情况和侵权“曝光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