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第一辆国产自行车诞生于天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飞鸽”为领头雁的天津自行车几乎掌控着自行车王国的半壁江山,年轻人以拥有一辆天津车为追求,天津人因自行车而骄傲。然而,十年过后,90年代的天津自行车却成为“落后”的代名词,飞鸽们折翅了。又一个10年过去,2004年,天津自行车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辆以上,占全国自行车产量的半壁江山,出口达750万辆,其产量规模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首位。
“飞鸽”们再次振翅高飞。
老牌自行车基地之所以能够再铸辉煌,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这个人就是龚孝燕,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
不图别的 就图自行车业振兴
龚孝燕是个老自行车人,在天津自行车行业中干了近40年,曾任天津“飞鸽”自行车集团副总经理10多年。1996年,因糖尿病越来越重,她主动辞去集团领导职务,退了下来。在家休养治病期间,眼见天津名牌自行车逐步退出市场,她非常着急,再没有心思治病了。为了使天津自行车产业重新振兴,她拖着病体到天津自行车厂当顾问帮助开拓经营,为“飞鸽”重上蓝天助一把力。1998年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进行第二届换届,她被行业同仁选为协会秘书长。
龚孝燕说,协会代表着广大企业的利益,肩负着天津自行车人的希望,在产业变革和天津自行车业滑入低谷的关键时刻,行业协会要勇敢担当起引导天津自行车行业的艰难创业、重建辉煌的重任。行业协会决不应是空谈式的“茶馆”,而应成为为企业服务、致力行业发展的“参谋部”。
经过学习引导,协会上下找准了工作定位,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当时协会极端困难,一间破屋子,几张破桌子,经费靠“化缘”。有时连五六个工作人员的工资都不能准时发放,但是为了产业振兴,大家工作热情很高。龚孝燕为协会确定了服务企业的三原则:一是企业找上门的事一定要帮助解决好,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坚持廉洁自律,不给企业增加负担和麻烦;二是要着力帮助解决企业无力解决的问题,既锻炼提高协会的服务能力,又让企业看到协会的能量;三是为了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协会要抓住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力量做好开拓性工作。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天津中小自行车民营企业势单力薄,为挤占市场,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上搞低档低价,生产出大量劣质自行车,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尤为突出,因而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为了治理这种混乱局面,龚孝燕主动把协会工作摆上日程,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采取“主动介入、贴近服务、规范引导、综合治理、扶持促兴”的做法,展开长时间、大纵深的治理工程。王庆坨镇距市区30多公里,龚孝燕经常拖着病体往王庆坨跑,摸情况,搞调研,帮助镇政府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制定规范化发展的规划措施,并组织媒体和高校专家学者到王庆坨镇农民自行车企业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与武清区政府结合召开大型研讨会,同时支持王庆坨自行车业以整体展团形式参加天津和上海自行车展会。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王庆坨自行车企业已发展到260多家,成为年产自行车750万辆、出口近百万辆的著名自行车之乡。
为办车展 春夏秋冬四季忙
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是企业自发成立的行业中介组织。这样一个协会,要把拥有上千家民营企业的大行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规范秩序、有影响力的大的产业经济体系,工作难度是很大的。然而,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做到了。
龚孝燕说,人们一般认识不到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协会是个新事物。要争取协会的地位和影响力,要靠服务上的作为。所以我们的理念是“有为才能有位”。如今“有为才能有位”的理念已经化为协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协会已从五六个人发展到近30多人,吸收了许多年轻的大学生。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天津自行车产业一直存在产能大而市场窗口小的畸形现象,影响了天津自行车的市场竞争力。当时上海举办国际自行车展,龚孝燕每年都要组织一些企业去参加,一方面开拓眼界,一方面拓宽销售渠道。为了加强天津的窗口建设,龚孝燕决定在天津创办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决定一出,众人哗然,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的确,协会一没钱,二缺人,上级有关部门还反对,这活儿怎么干?
龚孝燕有敢于创新的性格。她想,首届展会必须有一定吸引力才可能成功,于是她首先和天津有关展馆联系,希望他们在保本的基础上,给参展企业一些优惠。展馆不同意,她就反复做工作,希望他们把眼光放远点儿,首届不赚钱,后几届再赚。她又不辞辛苦,南来北往地动员本市和外省市自行车企业参展。她还跑到北京说服有关部门支持办展览。一次不行,她就去第二次,第三次;正面说不通,就从侧面迂回。龚孝燕拖着伤病的身躯,从春天跑到夏天,又从夏天跑到秋天。协会没有汽车,她就靠公交车和两条腿;她没有钱也没有权,靠的是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靠的是微笑的解释和雄辩的道理。许多企业、单位被龚孝燕的执著精神感动了:“一个老太太,为行业的发展整天风里来,雨里往,太不容易了!”
事在人为。终于,方方面面被龚孝燕说通了,奇迹也发生了。2001年首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展览会在天津开幕了,主办者是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从那年起,展会已连续举办了5届,展会规模从380个展位逐步扩展到1800多个,参展的有外资和其他省市企业,展会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已成为亚洲地区大型自行车专业会展活动之一。
如果年轻 我还能做得更好
上世纪末,国内掀起电动自行车开发热,有些地方针对电动自行车作了限制规定。龚孝燕认为,电动自行车“轻摩化”的方向固然不妥,但电动自行车环保节能的良好特性,非常适于城乡人民的需要,不能不讲道理地一概封杀。因此,要积极支持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又要引导企业按国家技术标准研发生产。明确了认识,龚孝燕就多次耐心同天津公安交管部门反复协商,统一认识和对策,同时以协会名义在国内第一个提出抵制“轻摩化”的行业自律规定,引导企业开发轻便电动自行车。龚孝燕这时糖尿病严重,血糖指标一直居高不降,但为了给电动自行车行业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她又一次放弃治疗,每天东奔西跑,努力为电动自行车产品争取合法地位,取得极大成功。天津公安交管局非机动车管理所、天津技术监督局质检部门同协会建立起密切协调的合作关系,有力推动了天津电动自行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天津电动自行车企业已发展到130余家,产量由2000年的不足5万辆,迅速增长到去年的154万辆。
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都了解龚孝燕的一个特点:工作既大刀阔斧,一抓到底;同时又很细,细到每个环节。为了推动天津自行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龚孝燕敢做大文章,追求大效果。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目前天津自行车产业已形成“高度集聚、高速扩展”的发展模式和支撑可持续发展的4个产业战略基础平台,开始释放出巨大效果。这4个战略基础平台是:以北辰、武清、西青、津南、大港等区的8个产业园区和东丽富士达板块为主力的生产制造支柱平台;以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大型展会为骨干的窗口交流平台;以4个物流配送大市场为主要供应链的市场平台;以行业生产促进中心为骨干,以3家检测机构与8所高校产学研基地为架构的技术研发平台。
在这4个战略平台支撑下,使产业环境和产业形象明显改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优势显著提高,促进了产业资本技术实力进一步增强,促使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骨干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形成了产业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
这就是当初“一间破屋子,几张破桌子,几位老弱病,经费无分文”的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所干出的业绩。它当之无愧地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而年近60岁的龚孝燕却说:“如果让我年轻一点,让我重走这条路,可以干得更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