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外经济研究所发表了《氢燃料汽车市场的开发动向》报告,对2010年之前日美欧等地区将以何种形式推动使用内燃装置的氢燃料汽车的实用化进程、扩大市场规模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氢燃料汽车将于2005年投放市场,2008年以后实现量产。预计截止到2010年,全球所有氢燃料汽车(氢气内燃装置)的普及数量将达约4万辆。
氢能取代石油
一位研发燃料电池的专业人士表示,以汽油和电力为能源的混合型汽车正在全球逐步兴起,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时代也即将来临。这些均代表着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汽车厂商都在加紧研制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车,在我国“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攻关项目,以新能源、新动力燃料电池为突破点,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地研制开发燃料电池。
据北京清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张俊智博士介绍,未来的氢能源是最好的选择,利用氢和氧化学反应,它所产生的只是电、热和水蒸气,惟一的副产品就是水,真正达到排放零污染。
氢来源广泛,不仅可从城市煤气和天然气中得到,也可通过太阳能或从生物细菌分解农作物秸秆和有机废水中得到,主要是在水中通过电解的方法把氢从水中分解出来。随着制氢技术的成熟,成本降低,氢将成为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据悉,全国第一座加氢站有望年底前在海淀区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该加氢站将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氢能源燃料电池客车提供能源。以氢为燃料的电动汽车今年年底将进行载客试运行。
技术研发后发制人
起步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我国汽车工业,却可能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走到世界前列。
张俊智博士说,我国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大胆采用与国际同领域权威单位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能量混合型和功率混合型两种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现已成为国际上主流系统构型。在混合动力控制方面,创造了以“清华ECU”为标志的整套知识产权和系列化核心技术。
“燃料电池城市客车”项目组组长欧阳明高博士曾表示,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也要过渡和转型两个阶段共同走,比如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齐头并进。所以我们在新能源的开发上主要分三块,一是内燃机混合动力的开发,和一汽、东风、长安合作的混合动力开发。二是城市大客车方面的新能源试验。三是把内燃机变成燃料电池,做氢燃料的燃料电池的混合动力。今年年底要几种开始同时示范,再顺序产业化。
目前,已研制出“清能1号、2号、3号”三辆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其主要性能指标(燃料经济性)大大优于国际主流车型,并且已经通过了15000公里的道路考核试验。
十一五末期将创造3亿元市场
据张俊智博士介绍,目前氢燃料电池车虽已驶向街头,但进入市场批量生产、实现产业化尚有很多障碍,“高成本”是其中最大问题。专家分析,生产1辆与普通家用轿车动力性能相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需花费近200万元。但随着技术手段的成熟,产业的规模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会不断降低。
张俊智表示,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项目”投资比较多,目前氢燃料汽车已研制成功,但要想进一步推广,进行商业化运作,除了资金方面,还需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和各部委工作的相互协调。
目前,北京清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正在研究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平台为基础,结合清华在科技部“九五”攻关和“十五”清洁汽车行动计划中所取得的柴油机电控和天然气发动机方面的成果,开发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为龙头,包括柴油混合动力、天然气混合动力、氢内燃机混合动力在内的系列化新能源电动城市客车产品技术,通过系列化实现规模化,从而带动高端产品——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的产业化。目前,产业化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据悉,北京成立了清能华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清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的产业化载体。今年以来,清能华通公司已经完成了与株洲时代集团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大连新源动力(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合资和入股谈判,分别建立电动车动力系统和燃料电池模块的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实体。目前,还正在进行与国内能源企业的合资规划。并计划在“十一五”末期,率先在全世界实现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的产业化。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为核心业务的集团公司。2006年将推出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客车产品;2008年将推出气—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客车产品;2010年将推出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客车产品。“十一五”末期,产值将力争达到三亿元以上,并争取在国外上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