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大连拥有自行车曾达到百万辆,自行车道6米,而现在自行车道退让到2米。
曾几何时,大连的大街小巷到处涌动着自行车的身影。有数据称,上世纪80年代,大连人拥有自行车的鼎盛数量曾达到100万辆之多。
再后来,大连人骑自行车的景象越来越少。21世纪的今天,骑车人成为大连这座城市里鲜见的风景。现在自行车已不作重点管理,数量已难以统计。
但从2003年“非典”以后,选择自行车代步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再加上“健身热”的兴起,许多人又开始怀念自行车时代了。然而,在大连这座城市里骑自行车已经不再如以前那么方便了,在人们逐渐放弃自行车的这些年里,自行车道在为机动车道不断地让路……
过去
自行车大军浩浩荡荡
现在
109分钟见仨骑车人
1975年~1985年是大连自行车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规划科的任贵海凝神回忆说。仅以解放路为例,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道的宽度是6~7米左右,机动车只有一排车道。每天早晚高峰时间,解放路上的自行车大军只能用“浩浩荡荡”4个字来形容,而这条路上的机动车辆则几乎只有公交车。上世纪90年代初,解放路才改造成4排机动车道。改造的时候,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现在
的解放路,自行车道只有2米左右。9月6日13时06分~14时55分,在解放路自桃源街到青泥洼桥的这段路上,记者只遇到3名骑自行车的人。这样的景象与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大潮形成鲜明的反差。
1975年~1985年,因为大连市民对自行车的熟悉和依赖程度增加,再加上市民收入的逐渐增长,自行车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开始越来越普及。当时的马路上除了公交车以外,其他机动车辆非常之少。任贵海称,当时一般单位都没有小轿车,有辆吉普车就了不得了。1985年以后,机动车辆才开始逐渐增多。1990年前后,机动车与自行车抢道的现象逐渐显现。因为机动车的发展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因而自行车道的退让成为必然趋势。
翻开大连市城市道路交通图,任贵海指出,目前大连有两大路段限制自行车的通行。第一条是人民路,第二条是中山广场到拥警街一段,前一段路属于景观路段,后一段路则属于迎宾路线。除此之外,中山广场附近的几条单行路包括延安路、七七路、南山路等道路限制非机动车的通行。任贵海说,除以上的限制路段外,大连其他路段并不限制自行车的通行。大连市交通局对自行车管理规划的态度是“不限制”。
40年车龄老人感觉不便
与上世纪庞大的自行车流相比,如今的骑车人则显得形单影只。老赵是老大连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骑自行车的他具有40多年的车龄。直到今天,他依然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出行。
一个下午,老赵骑自行车从石葵路与解放路的交叉路口向解放路右拐。这时,一辆夏利突然从老赵的身后窜出来也向右拐弯。结果,老赵被别到道牙上了。夏利的司机说了句:“骑车一辈子,现在也该换成汽车了啊。”老赵听后定睛看了看,原来这位司机也是一位50岁开外的男士,与老赵是同一代人。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老赵很不满。老赵心想,我骑车出门既锻炼身体,又凉快,碍着你什么事儿啊?
老赵说,虽然他几乎每天都骑自行车出门溜达,但他也深感现在骑车的不便。在很多路上,必须要上人行步道行使。在人行步道上,老赵骑车既要避开盲道,又要避开行人。遇上行人多的步道,老赵还不得不下车推行。
大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规划科的任贵海说,如果自行车道被抢道或者被占用,这就属于违反交通法的行为。骑车市民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据理力争。而在无自行车道的路段,骑车人则坚决不能占用机动车道,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骑车人应该关注路边的交通标志,看到蓝底白字的自行车标志下面带竖直的箭头或路面最右一侧画线为实线,则是自行车道。看到路边交通标志上自行车标志下面带向右斜指的箭头,则是让骑车者上步道行驶。
自行车曾是道“风景线”
“摩擦费”是单位对骑自行车上下班职工的一种补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对“摩擦费”都留有记忆。凡是需要骑车上班的职工,单位根据其上班路线的远近,在每月开饷时,将摩擦补助打到职工的工资里。王梦华曾经是一家国有大厂的会计,她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厂里的规定是,凡是家离单位的路程超过2站地以上,并且骑车上班的职工,单位会根据其道路的远近给出1.5元~3元不等的补助。因为当时职工工资普遍不到40块,所以这几块钱的“摩擦费”很能当钱用。一些职工专为“摩擦费”而骑车上班。
“摩擦费”一直发到上世纪90年代才停。领“摩擦费”的年代里,职工们蹬着自行车,自行车把儿上挂饭盒的情景已经成为永恒的镜头,留在大连人的记忆中。
骑自行车带小孩,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连街头也曾经是一景。自行车横梁上安放的小孩坐椅有铁丝盘的,有竹子编的,有木头刨的,也有塑料的。当年,很多年轻的父亲将孩子抱上自行车的横梁或后座,先送孩子上学再骑车上班。大连的交通法规是禁止骑自行车带人的。骑车带小孩,一见到交警立马下车推行的情景也成为很多大连人记忆中的情景。当年存放自行车的车棚,胸前挂着帆布包、数着分币的看车人也已随着大连人的记忆远去了。
[趋势]自行车时代还会回来吗?
关于大连自行车为什么减少,任贵海向记者谈了几点原因。大连城市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关键的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市民乘坐公交车越来越方便,而且公交车票的价格合适,因而大部分骑自行车的人流被分流了。其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的体制改革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连市民的就业不再局限于几个大企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单位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某些群体不再适合于骑车上班。再次,就是大连地处丘陵地带,频繁的上下坡让很多人放弃了骑车。
因为骑车的人少了,大连道路的规划就不再以非机动车为考虑重点了。任贵海说,因为自行车道使用率低,因而从1998年、1999年起,道路的规划对非机动车的考虑就越来越少了。但在很多路面上,交警支队规划科都在有必要、有条件留住自行车道的情况下,留下自行车道。在没有条件的地方,也会挂出交通指示牌,请骑自行车者在步行道上通行。
任贵海说,这是一个趋势,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北京等城市的自行车数量也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是,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重回我们的视线,那也难说。当机动车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多到交通不畅的时候,自行车行天下的时代或许又会回来。记者赵晖
骑自行车的人群有两类
任贵海说,目前大连市内骑自行车的人群主要为两类,一类是以锻炼为目的的老年人,一类是外地来大连的打工者。
自行车集中的三条道路
大连市内自行车流集中的地方主要是香炉礁到造船新厂方向的路段,另一个是胜利桥往菜市桥方向路段。除此之外,人们也会在通往滨海路等地的路段上看到一些三四十岁、穿着体面的骑车人,他们在一边观景一边进行以自行车为辅助器械的有氧锻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