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夏季,电动车在许昌市的销量一路攀升,款式新颖、色彩亮丽的电动车已经成为莲城街头的一大景观。随着市民对电动车的热情不断升温,由电动车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其管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截至目前,电动车在许昌市一直无法获得合法身份,处境非常尴尬。那么,电动车是依靠什么迅速占领许昌市场的呢?市民对电动车的热情和认识到底有多少?交通主管部门如何管理已经上路的电动车呢?
▲方便实用 颇受市民欢迎
“汽车太贵买不起,摩托车入户受限制,公交车人多不想挤,自行车太累不想骑……说来说去,还是电动车最实惠!”8月13日下午,正在市区劳动路上挑选电动车的张女士快言快语道出了购车原因。
张女士说,她家住在市区北郊某小区,属于工薪阶层,出行问题一直很让她头痛。骑自行车到位于市中心的公司上班,一是累,二是所需时间长;坐公交车要从家门口步行一里地才能到公交站点,运气好的话能坐上座位,否则就得一路站着了;买汽车还不太现实;买摩托车入户受限制。她看别人骑电动车很方便,价格也能接受,老早就打算买一辆了。
已经骑了半年森地电动车的罗先生也说,电动车好驾驶,车子也灵活,充一次电能跑四五十公里,花费才几毛钱。现在油价节节攀升,骑电动车比骑摩托车、坐公交车、打的都便宜。
虽然电动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但电动车行业在许昌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市民还有印象,2004年上半年,市区街头的电动车商行一家紧挨一家,电动车品牌也多得数不过来。最多的时候,市区古槐街一段不到200米长的路上,就有10家电动车专卖店。但没过半年时间,这些面世不久的电动车专卖店又一家接一家地从市民眼中消失了。截至目前,市区现有的电动车商行由原来的100多家骤减到不足50家,电动车品牌也降至20个左右。
对此,市区最早销售电动车的梅德强师傅深有感触。他总结了几句话来形容电动车行业在许昌市的发展状况:起步较晚,发展很快,竞争激烈。其他电动车销售商也表示,许昌市的电动车市场还要经过新一轮的洗牌,才能最终走向品牌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问题多多 令人爱恨交加
“我花1600块钱买的电动车刚骑了半年,电池就充不进去电了!”
“我的电动车没过3个月刹车就失灵了,车身也总是脱漆!”
随着市区电动车数量的增多,工商部门接到的关于电动车质量方面的投诉也逐渐增多。当一部分人在排队购买时,一部分电动车用户已经开始抱怨了。抱怨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所买的电动车质量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知情人士说,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很多都是“贴牌”车。更有甚者,某些品牌的电动车厂家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由作坊式的小厂拼装出来的。电动车技术含量不高,整车主要由电池、电机、充电器、控制器等零部件构成。一些小企业花很少的钱,很容易就能买到劣质的零部件,经过简单拼装,一辆电动车就诞生了。消费者需要什么牌子就“贴”上什么牌子。如此一来,电动车的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此外,电动车售后服务跟不上也是市民投诉较多的问题。市民刘女士买的某品牌电动车电池在保修期内出现了严重问题,她曾先后5次到该品牌售后服务处要求解决问题,但那里的工作人员一拖再拖,直到电池超出了保修期。刘女士一怒之下诉诸媒体,在舆论压力下,刘女士的合理要求总算得到了满足。
电动车维修难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找不到售后服务处,出了问题没法修;二是售后服务商不履行合同上的“三包”规定。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再加上部分商家缺乏诚信,厂家承诺的“三包”规定往往成了一纸空文。更有甚者,个别厂商在卖出一批电动车后就逃之夭夭了。
▲身份尴尬 急需政府引导
一直想买电动车的陈女士,跑了好几家电动车专卖店才明白,原来电动车分两种:一种是时速低于20公里,电机功率在350W以下,被《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定义为非机动车的车辆;一种是外形极像摩托车,时速在40公里左右,电机功率在500W以上,以电力驱动的电动摩托车,简称“电摩”。
很多人觉得“电动车”这种叫法不确切,太笼统。交通主管部门也认为,电动车概念太笼统,分类不清,给他们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电动自行车销售商更是大呼冤枉,称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多是电摩,这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动自行车行业。因此,市民购买电动车时一定要慎重,不能一味地追求车型漂亮,速度高。
市区建设路西段一家电动自行车销售商说,尽管所有的电动车都是“黑户”,一直无法上牌获得合法的身份,但电动自行车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的,而且《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明确规定,把电动自行车定义为非机动车辆。
但是,迄今国家还没有对电动摩托车的技术标准作出严格的规定。按道理来说,电动摩托车是不允许生产,更不允许销售的。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迎合小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在不同程度上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了改装,甚至将时速设计在50至60公里,致使一些电动自行车朝着“轻骑化”、“摩托化”方向发展,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电动车行业的整体发展。
不少电动自行车销售商表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电动摩托车的生产企业加以引导和支持,从源头抓起,控制生产。
▲无法可依 难坏车管部门
目前,全国各地对电动车是禁是放,说法不一。有的地方允许上牌照,允许上路;有的地方禁止上路,禁止上牌照。对电动车持认可态度者说,电动车省时、省力又环保,新产品技术一代比一代成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而且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应该允许它上路,给它一个合法的身份。电动车支持者认为,虽说国家还没有相关的管理标准出台,但电动车的管理迟早要纳入车辆管理范围。
市交警支队的同志则认为,电动自行车属自行车加装机械动力,但又未列入《机动车产品目录公告》,是按自行车还是按机动车来管理,实际上很难把握。在目前的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中,没有对电动自行车如何上牌作出规定,给它上牌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有人认为,市区不少道路较窄,十字路口多,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道多,交通已经十分拥挤,电动车的上路势必会加剧这一状况,引发交通安全问题。
市交警支队的有关同志曾对出现交通事故的电动车进行过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交通事故是由于肇事车辆不符合生产标准、骑车人猛拐、速度过高、酒后驾驶所致。交通主管部门呼吁:“市民一定要购买符合标准的车子,以规定的速度在规定的车道上行驶,这样道路上的安全隐患就会大大降低。”
据初步估算,目前市区共有电动车15000辆左右,而且这个数量还在逐日增加。因此,电动车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逐渐变大,它的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无论是电动车销售商,还是消费者,大多对上述问题并不担心,认为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既要尊重群众意愿,也要从城市的具体情况出发,符合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毕竟,电动车不能这么一直尴尬地跑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