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沿垂直方向层叠了96个电容器单元的模块
图2:旨在取代铅蓄电池的新型电容器
图3:即将开始公路试验的电动汽车“R1e”
富士重工业在2005年8月18日面向新闻界召开的技术发布会——“斯巴鲁移动技术展2005”上,公开了使用锂离子的新型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同时还宣布将向其他公司提供这一技术(图1)。富士重工业希望新型电容器市场的扩大能够促使新型电容器更快地提高质量、降低价格,以便最终应用于汽车领域。
此次披露的新型电容器尽管在日本是首次公开,不过在2007年7月11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开幕的“2005年高级电容器全球峰会(Advanced Capacitor World Summit 2005)”上已经发表。
该公司开发的新型电容器的最大特点在于预先在负极的多并苯中搀杂了锂。与过去使用活性碳的电极相比,负极容量由此提高了30倍,从而使正极与负极组成的单元容量提高至过去的2倍。
另外,通过搀杂锂,大幅降低了负极电位,因此单元电压由过去基于活性碳的单元的2.5V提高至3.8V,相当于1.5倍。这样,作为实际试制的单元,能量密度高达13Wh/kg,据称相当于正负极均使用活性碳的单元的4倍还多。
作为在负极搀杂锂的方法,首先在层叠的电极上放上锂金属薄膜,对单元进行层压处理,然后加入电解液,使负极与锂金属发生短路即可。负极与锂离子之间的电位差会使锂金属薄膜自然溶解,从而使锂进入负极。因此即使用于量产,也不需对过去基于活性碳的电容器生产工序进行大的改进。
在此次召开的技术发表会上,除层叠了96个新型电容器单元的模块外,还试制了旨在取代铅蓄电池的12V电源模块。该模块已经配备于富士重工业将在2005年度内开始公路试验的电动汽车“R1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