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刘俊海教授认为,消费者买了电动自行车就是为了使用,在不影响他人以及公共安全的情况下,厂商的生产、销售行为是自由的,消费者使用也是自由的。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侵犯了消费者支配自己财产的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主任毛寿龙也认为,电动自行车是私有物品,并对消费者有利。"政府应该给个人以消费的自由,给厂家以生产自由,也给商家以销售的自由。"他同时指出,眼下地方政府不应该考虑如何禁止电动自行车,而是要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电动自行车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政府要做的工作,不是一有问题就发令禁止,而是要通过加强管理等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因为自身管理水平不高而去禁止生产、消费电动自行车。"毛寿龙说
"没有和谐的消费政策,就没有和谐的消费环境,也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对于电动车产业来说,亟须出台和谐的消费政策,不能够准许生产、准许销售、准许消费者购买,却不准许消费者使用。"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在会上慷慨陈词。
刘莘也指出,不论地方立法也好,还是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也好,实际上从立法的要求来说,凡是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尤其是涉及到有很大争议的事情时,法律本来就要求制定者、起草者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激烈争执的情况下,甚至要开座谈会、论证会和听证会,"所以我认为,像电动自行车这样一个问题,政府不应该草率行事,应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把电动自行车列为非机动车,好像给了一个正式户口,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好像电动自行车就是下三滥。在这种心理下,搞电动自行车的人也似乎低人一截。"马贵龙教授的发言颇有不平。他说,"我们国家的电动自行车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们不落后,只会领先。可这么一个产品,没有受到重视,反而处处被封杀。这些禁令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阻碍了科学技术进步。一些人把电动汽车和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对立起来,以为只有电动汽车才高级,这是非常荒谬的。"
"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实际上是道路交通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体现。"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名誉副会长、四川省自行车协会会长谷岩说:"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是一个利益的分配,是交通资源、道路资源的分配,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公平、平等是一个基础,禁令恰恰是道路交通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表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帆认为,"我们一直在强调拉动需求,可是在总需求方面却处处为有钱人考虑问题,就是不为大多数人考虑问题。一些坐轿车的人,包括一些坐轿车的政策制定者坐惯了轿车,总是嫌骑车的人挡了自己的道儿,看着它不顺眼,就想把它规范一下,但已经有好几万人骑上电动自行车了,你把它禁了,这个损失怎么办?凡事要为大多数人着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也夫认为居民应该有不同的交通方式的选择权,汽车、电动自行车这两种交通工具的生产者与使用者,其权利是平等的,不应厚此薄彼,应贯彻公平原则。他还认为,交通手段多样化要比单一好,因为多样化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在交通综合效率上也应该更好一些。
"电动自行车是目前唯一能够达到产业化程度的电动交通工具。现在社会多元化,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我的观点是,电动自行车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不应该受歧视,和谐社会应该满足各种人的需求。"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润津发言说。
产品超重、超速,制动性能不达标,电池质量不过关,售后服务难到位......近几年,电动自行车在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导致电动自行车投诉逐年增加,消费者反映强烈。论坛会议上,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对电动自行车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层层分析和"把脉",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在本次论坛会议上,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问题也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话题。
我们一方面要大力促进这一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认真监管规范市场,做好管理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在会上认真分析了电动自行车存在的种种问题。
刘凡说,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整个行业发展迅速。一些人看到这是一个"金矿",不管自己是否具备生产条件,不管是不是有足够的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纷纷上马生产电动自行车,从而致使整个产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质量状况堪忧;有的短线操作、见好就收,售后服务缺失。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电动自行车"三包"规定,找不到详细的理赔条款,从而也给各级工商机关和消费者协会处理有关电动自行车的申述和投诉造成很大困难。这种状况无疑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社长兼总编辑李学寅在会上指出,目前,一些企业为了盲目迎合小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电动自行车时速擅自提高,大大超过国家标准,致使一些电动自行车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小企业采用不合格配件自行拼装电动自行车,导致质量状况堪忧。因此,如何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并出台国家"三包"政策,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已成为影响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马润津和王凤和等专家也提出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标准问题,他们指出,在年产的6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超出电动自行车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一些电动自行车因为设计时速过快,常常会威胁到其他人的交通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等人也对电动自行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关注,希望企业一定要把精力放到提高质量上来,真正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凡认为,规范电动自行车市场就必须首先提高电动车生产企业市场的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督抽查和整顿的力度,对无照经营的企业依法关闭,对抽查出来的不合格产品和多次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企业,要依法从市场上清理出去,从而为正规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于电动自行车消费者遇到的理赔难等问题,刘凡建议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尽早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电动车″三包″规定,从而谋求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的和谐,并促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动自行车的制造安全、行驶安全,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我们在规范这个产业发展的时候,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对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分别是,高度重视行业标准,高度重视安全,高度重视环保,高度重视质量。刘兆彬说:"只有在这4个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发展,才能真正迎来我们国家电动自行车产业光明灿烂的春天。"
这是工业新文明的种子,这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这是一场真正的绿色技术革命,中国的电动车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为交通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新的希望。展望未来,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必然会走出迷局,走出困境。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寄语中国电动车产业,"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争取把我们国家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直在鼓掌声和非议声中成长。
"电动自行车在近10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1998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仅为5.4万辆,2000年为29.3万辆,2002年为158万辆,2004年则为600多万辆!现在全国的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1500万辆以上,其发展速度之迅猛足见其市场潜力之巨大,也足以说明这一产品的旺盛生命力。"王凤和自豪地说
清华大学教授马贵龙感叹道:"这是一个增长速度特别快的行业,而且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性能也比过去好得多。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电动自行车在逐步走向成熟。"
展望未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激动地说,"我们相信,中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梦想一定会最先在我国实现,而先行大力发展电动自行车和轻便电动车则必然成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给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带来的活力,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他预言,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发展一定会有一个光辉的未来。
与会专家指出,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2003年,美国和欧盟分别通过法律,明确了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特殊的自行车的法律地位,鼓励人们积极使用。日本是电动自行车崛起的发起国,自然是最早支持电动自行车的国家。综合来看,在世界各个主要地区,电动自行车都取得了普遍的赞同。
"电动车是一个清洁的高效的智能的可持续的21世纪交通工具,谁也不能阻挡,因为这是市场的需要,历史的潮流!"世界电动车协会轮值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信心坚定。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对中国电动车的发展寄予很高期望,他说:"我们现在面临很好的机遇,就是20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世博会,因为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提出了一个绿色环保的概念"。成思危寄语中国电动车产业,"抓住机遇,努力工作,争取把我们国家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电动车将改变人类的文明史,并将继续书写人类的文明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