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屡次突破每桶60美元大关,且高点不断被刷新。这一市场表现让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名角谢国忠的"油价崩盘"论一时成为笑谈。眼下,在对国际油价进一步走势的判断上,市场分析人士普遍出言谨慎。当然,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更关心的是国内油价到底还有多大的上涨空间,毕竟,近来关于国内油价将继续上调的传言时有外泄。其实,在油价的动荡不定中还有一个事关战略的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谁能解中国能源之渴?
曾几何时,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已经从自给自足变成了超过60%的进口依存度,真可谓沧海桑田。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中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在支撑这种高速增长和生活方式变化中则显得越发脆弱。
尽管,中国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中俄能源合作、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竞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等,甚至,最近发生动乱的厄瓜多尔也正与中国某石油公司洽谈一份长期石油销售合同。据外电报道,中国对许多非洲和拉美产油大国的兴趣渐浓,并与西半球最大的产油国委内瑞拉签署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协议。显然,这些举措对解中国能源饥渴将起到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恐怕形势仍不乐观。最近,沙特能源官员就对西方发出警告称,欧佩克将无法满足西方10~15年后的需求预测。
由此看来,中国要解决能源之渴,一方面需要外部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内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如果说,转变能源使用低效率的产业结构非一日之功、发展替代产业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的话,那么,在其他层面总是会找到可做之事的,比如:让公务员的人均能源使用量降到接近居民人均使用量的水平,而不是超出19倍;提倡使用并自己使用小排量的交通工具;认真对待电动自行车合法上路问题等。
总之,莫以善小而不为。何况,此善尤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