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起施行的《成都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规定》,限定其最大设计速度不能超过每小时20公里。然而目前不论厂商还是车主遵守此规定者寥寥,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出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川省电动自行车拥有量迅速增加,电动自行车大有超过普通自行车的趋势,成为工薪阶层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根据成都市政协的专项调查,仅成都市通过备案准予核发牌证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有390个,型号1089个。有数据表明,目前成都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已达50余万辆。
电动自行车的高速发展,在给群众带来诸多方便实惠的同时,也引发了交通、环保等新问题,其中交通安全隐患尤为突出。调查表明,仅2004年,成都市电动自行车立案道路交通事故发生310件,造成29人死亡,32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6万元;2005年1至5月,共发生事故238件,造成16人死亡,25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7万元,呈明显上升势头。
*为了安全,请跑慢点
“电动车,现在最怕就是它了。”天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士司机王师傅有些“谈车色变”,“速度快,很多时候都抢到车行道上来,刹车又孬,关键时刻刹不下来,常常把我吓得一身冷汗。”
“怕”,许小姐也深有同感,电动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有的车速过快,防不胜防,给行人造成极大威胁。
作为交通协管员,张大妈现在最头疼的就是电动自行车。“难管,我们只能劝说,听不听在于他们了。因为不费力,速度很快后座还要带人,有的前面后面中间都放着货物,非常危险。”
家住成都玉林的王刚仍在骑老式自行车。从广安到成都工作,那辆车已经伴随他五个年头了。“我不打算换车,电动自行车的确快,也很省事,但就是危险。道理很简单,和摩托车差不多的速度,但是结构不同,安全系数也就不同。在路上遇到红绿灯的口子,经常看到电动车和人或车碰碰挂挂的。”
对电动车的危险系数,某广告公司的陈丽却“不觉得有什么”,她认为“安全主要是自己控制,骑得慢点,和自行车一样,又轻。不需要加油,只是充电,大家都用得起,也很环保。我骑半年多了,从没出过事。”
*钱越多速度就越快
在成都玉双路,一排排崭新的电动自行车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老板介绍说:“生意好时,一天要卖出上百辆。”
“龙翔车行”的老板说,这里的车分几种档次,“前面的最好,2800元,1小时速度可达到45公里;后面的只要1000多,只能跑到35。”
“速度那么快,危险不?”,老板表示,“2800元的那款前后轮都有刹车,肯定没问题。后面的那些也安全,只是用久了刹车有时候叽叽嘎嘎的,但是速度慢些,也刹得住。”
在“阿米尼”车行,一辆蓝白相间的电动车最快时速竟然标着每小时60公里!老板解释,“跑不到那么快,最多就是每小时45公里。”说到安全性,老板的态度斩钉截铁,“这车最贵,绝对安全,不像那些便宜的,刹车就有响声。”
“嘉陵”车行的老板还盛赞车的质量,“造摩托车的,造自行车肯定没有问题,标好多就能跑到好多。”
当提出能不能把车速调慢些时,这些老板都充满了疑惑,“都选跑得快的,哪个还要调慢哟,从没遇到过。”
*解决之道,疏导和限制并进
“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环保等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早在几个月前,成都市政协常委杨果就开始奔走疾呼。
首先,电动自行车带来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根据2003年8月起施行的《成都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管理规定》,采用直流电源驱动、供单人骑乘的两轮电动自行车,其最大设计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20公里,然而目前市场上,电动自行车普遍出现体积庞大、整车沉重、速度超标的“轻摩化”趋势,同时由于驾驶者上路前未经专业培训,安全技能欠缺,没有交通意识,造成安全隐患。在成都,由于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未参加保险,发生交通事故无法赔偿。
其次,分散的个体交通迅速增长,不利于交通结构向现代化转变。由于电动自行车的高速发展,城市非机动车在整个交通出行结构中的比例又重新出现回升势头,这既不利于大容量、高效率的公交发展,又使本来有限的城市道路资源更加紧张,加剧了交通拥堵矛盾。
第三,电动自行车每年产生的数十万个废旧蓄电池将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和无法挽回的破坏,尽管在2003年8月,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由于规定的一些内容已不适应电动自行车的高速发展状况,使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交通管理和电池回收等工作难以有效进行。
杨果建议,对电动自行车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和既疏导又限制的原则,借鉴深圳市电动车管理办法和昆明市电动车环保准入制的做法,尽快修订或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使其销售、交通管理和电池回收等工作有法可依。
同时,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管理,加强配合,形成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长效机制。
另外,还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利用城市交通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