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电动汽车产业化正在成为我国汽车业的新命题。在今年的北京科博会上,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引起广泛关注。该车以铅酸电池为动力,设计最高时速可以达到50公里。据预测,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有3000辆电动公交车、电动旅游客车、电动中巴公交客车投入使用,电动汽车时代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技术瓶颈正在缓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资研发电动汽车,我国的863计划也明确将电动汽车作为重点攻关项目。目前,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国外。
据悉,承担着国家863计划纯电动轿车项目的天津清源公司,成立后即专业从事电动汽车示范工程的研究开发,现已获得了20多项国家专利和科研成果。前不久,该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首次出口美国,出口车辆主要适用于短途出行及环保要求较高的城市路段,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美国相关汽车标准。
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够顺利走出国门,关键在于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电池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说:“不要把电动汽车想得很复杂或高不可攀,燃料电池其实就是内燃机,和传统的内燃机同一概念。从热力学发展到内燃机与从电化学、电动力学发展到燃料电池是同一规律,区别在于他们所处的不同阶段。内燃机有大批量、规模化的优势,而电动汽车产业化还相对较弱。”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王军指出,电动车技术已经成熟,我国的锂电池技术没有输给任何一个国家。
▲突破传统思维禁锢
技术似乎不再是问题,但对电动汽车的偏见则大大影响其产业化进程。万钢表示,传统思维使电动汽车发展举步维艰。由于习惯使用汽油、柴油动力机型,人们对传统机型比新兴动力更宽容,普遍认为已经建设了加油站,再建设燃料电池的快速充电站就属于重复投资。其实快速充电站仅仅是一个380V的充电器而已。
此外,有的专家认为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是错误的。该观点的依据是,电动汽车表面上环保,但实际上很多技术还需要继续研究,其中有大规模使用电动车动力获取、废旧蓄电池的后续处理技术等问题。国家没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就把巨额资金投向电动汽车项目,而无力去扶持其他更好的、关键的汽车技术研发项目。
但实际上,与国外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投资相比,我国电动汽车的投入明显偏少,只占同期国际水平的1%左右。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焦文俊认为,应该抓住汽车技术发展的新一轮契机,建立电动汽车技术创新平台,把电动汽车产业化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同时,继续加大对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孵化和研发投入,建立电动汽车工程中心,推动产学研合作。
▲政策盲点急需改善
电动汽车要顺利上路,必须直面政策真空。据比亚迪汽车王传福透露,电动汽车的发展主要是受制于“上牌”问题。出于安全考虑,国家发改委还没有授予电动轿车的生产许可,也并没有明确的准入条件。很多专业企业把目标转向生产专业应用的车型,例如东风汽车的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相继开发出游览车、多功能车、工业专用车和高尔夫球车等四大系列近20个品种的电动车。
“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地解决,那么电动汽车将错过大好的发展机遇,像传统汽车那样丧失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教授陈清泉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电动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只有从整体上统一政策,鼓励汽车企业生产电动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中国的电动汽车才能不错失发展的难得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