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低噪声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出现,使发展100多年的汽车工业面临"改朝换代"的历史门槛,但我国的电动汽车仍难在短期内担起这个重任。
▲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巨资研发电动车。我国在"十五"期间实施了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研究,电动汽车研发取得重大突破,集成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少,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北京、武汉、天津、威海等城市已经开展电动汽车试验示范运行。
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都将达到50%左右,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需求来测算,我国石油供应将难以为继。有关专家指出,电动汽车有利于降低我国对石油能源的依赖程度;通过电动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将为大中城市洁净交通开创道路,有效改善大气环境。
近几年,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正处在电池攻关、新样车研制和小批量生产及试用阶段。现在美国、日本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电动汽车是城市大中型公共汽车、机场牵引车、城市公用服务车(如垃圾车、邮车、送奶车等)、中小型商业送货车、游览场所观光游览车、工厂内的运输车等。
目前,北京、武汉、天津、威海4个城市开展了电动汽车试验示范运行,共有60多辆电动汽车以各种形式进行试验运行。北京、上海还承担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国际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示范项目。天津一家公司日前与美国萨曼斯公司签署纯电动汽车出口协议,首批6辆电动汽车日前进入美国市场。今年全年,天津将向美国输出纯电动汽车500辆。
专家预计,21世纪中叶之后,上升势头最猛的非电动汽车莫属。
▲能否产业化令人担忧
我国电动汽车处于产业化初期水平,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但是发展之路尚存"拦路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介绍说,有关部门对发展电动汽车仅片面地考虑技术问题,忽略了安全、环保、能源战略。同时,一些人对国产电动汽车持怀疑态度,认为国外进口的东西可靠,可以快速见效。
张彦仲院士举例说,北京一家公司生产的20辆电动汽车,已经通过了公交公司的验收、国家轿车监督检验中心质量检测,然而却因为上不了牌照而被闲置。
对电动汽车的研究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最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领域,专家指出,如果说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方面我国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20年左右的话,那么在电动汽车领域只有四至五年的差距。从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来看,我国几乎与国外处于大致相同的起跑线,但是从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来说,我国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已基本具备产业化的条件。但是,电动汽车能否产业化,仍令人担忧。
▲政策扶持偏弱研发投入太少
在电动汽车这个最具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领域,我国在资金投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明显偏弱,难以适应电动汽车发展的需要。
国家863计划把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放在燃料电池的首位。但从现实角度看,863计划所投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产品的研发。
"虽然国家已经将发展电动汽车纳入'十五'计划,但缺乏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说。例如,目前电动汽车驾驶员持何种证件上岗仍然是个难题。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成本要高出传统汽车30%,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时,没有得到国家在购置税、养路费、停车费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同时,由于电动汽车有关技术法规尚未健全,且没有公告目录管理程序,电动汽车道路行驶准入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日前在京召开有关电动汽车提案办理座谈会。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社会效益显著,然而要在我国实现,还需要开启一系列"绿灯"。
▲专家建言四举措
有关数据显示,北京市大气中有害物质的80%来自汽车尾气,其中公交车尾气污染最严重。全国政协委员、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说:"如果把北京2.2万辆公交车换成电动公交车,就能治理近1/4的大气污染,如果全国大型城市的公交车都换成电动公交车,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将是多么大的数字,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电动公交车。"对如何尽快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专家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电动汽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政府可以运用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其他资金进入电动汽车产业。同时,尽快成立一个高效、协调、精干、有力的领导小组,建立"一条龙"运行机制。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为电动车颁发牌照,同时推进各地公交车的政府采购。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一个具有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车产业化基地。该基地已经生产30多辆电动公交车,其中20多辆因为没有办法上牌照,无法上路运营。
第三,把电动汽车产业化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多年来,中国汽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严重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优势,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成为中国摆脱汽车技术空心化的突破口。
第四,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电动汽车研发资金、人力的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零部件与整车的配合攻关;处理好引进、消化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