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巨头在发展中会采取两种战略,一种是现实战略,即市场战略,就是不断地抢占市场份额;另一种是隐形战略,即高科技研发战略,这是外人看不到的,“这才是跨国公司的真正王牌,不定什么时候抛出来一个别人做不了、能够改变产业格局的新技术,实现一定的战略控制,从而继续获得超常的利润”。陈光祖说。
他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就是这样一个隐形战略。“氢燃料电池汽车靠氢、氧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动力,排放的是水和热量,非常环保。”具备这样的优势,氢燃料电池汽车肯定会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目前,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PSA、本田等所有的跨国汽车巨头都在积极地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专家估计其取代汽油车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久时间。
“关键在于谁能最先实现产业化。”一旦氢燃料电池汽车进入产业化阶段,将对汽车产业,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工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目前国际汽车市场6+3的格局完全有可能被打破。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将是:驱动电池技术、氢储藏技术、电动机技术、驱动系统控制与集成技术,其他还有诸如电视监视与管理系统技术、充电系统技术等众多新技术,掌握这些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获得巨大的商业机会外,还掌握了极大的主动和优势。
实际上,整车厂商由于某些技术的不足,早就联手其他掌握专用技术的零部件厂商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比如通用汽车就联手氢储藏罐的生产厂商共同开发贮氢系统,并和掌握质子交换膜技术的企业共同研究和开发燃料电池。
而就像化油器的消失一样,很多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也将从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消失。以通用汽车全球首辆可驾驶线传操控的氢燃料电池汽车Hy-wire为例,它的转向、制动系统完全由电子操控,并采用了飞机驾驶中的线传操控技术,传统汽车上的转向柱与方向盘,由一个彩色的小屏幕和两个手柄代替,没有了传统的发动机、脚踏板、液压转向装置等诸多部件。
那么,众多的生产这些有一天将会消失的零部件的企业,如果不在新技术上早埋伏笔,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临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了。
虽然各大跨国汽车巨头研发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和各自侧重的技术路线不尽相同,加上氢燃料储存技术难题、燃料电池组成本过高等影响,短时期各家都无法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但他们都在积极地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
2003年7月,美国快递业巨头联邦快递(FedEx)公司和通用汽车联合进行了一项燃料电池车的商用试验,联邦快递在日本使用通用的氢动三号(HydroGen3)燃料电池车进行为期一年的正常货品递送业务。
另外,为了解决燃料电池车普及推广问题,几大跨国巨头还纷纷联手石油公司,以解决燃料补充的问题。通用汽车就曾与壳牌合作,在华盛顿设立燃料补充站,为通用的氢动三号补充氢燃料。今年7月20日,戴姆勒-克莱斯勒提供的新加坡第一辆氢燃料电池车投入试运行,同一天,英国石油公司全球第一家同时售卖环保燃料及普通汽油的销售店也在新加坡开张。
日本矢野经济研究所发表的《氢燃料汽车市场的开发动向》报告调查认为,氢燃料汽车将于2005年投放市场,在2008年以后实现量产,预计到2010年,全球氢燃料汽车的保有量将达近4万辆。
通用汽车对外宣称,公司计划在2010年将Hy-wire批量生产,并希望成为第一家售出10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汽车制造商。宝马公司则计划在2005年大规模生产氢燃料电池轿车,为此,宝马已经投入了将近10亿欧元,并且将在2005年以前再追加投入近10亿欧元。
同时,很多国家也制订了各自的燃料电池汽车量产计划。美国能源部制订的“氢计划”提出,要在2010年让燃料电池车在汽车市场上占25%。
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2010年前要把汽车用燃料电池的价格降低到普通汽油发动机的水平,并从政府机关开始普及燃料电池车。
而就在几天以前,中国燃料电池轿车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副校长万钢透露,中国也制订了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的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上,燃料电池汽车将被投入使用,2010年实现万辆级量产,2015年燃料电池汽车的产能达到10万辆。
*中国的机会
“我们国家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相比传统汽车来说要小很多,因为我们的起步时间和世界很接近。”陈光祖说。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将是中国汽车产业摆脱目前落后局面,实现跨越的一次机会。
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都很大。近几年,仅科技部在氢燃汽车开发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就超过了4亿元,“十五”期间,氢燃汽车开发还被列入了“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由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牵头的氢燃轿车和公共汽车都已经研发出了第二代产品。
最近,在全球基金和联合国开发设计署支持下,“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在中国商业化”项目已启动。作为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我们国家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起步非常早,早在1958年,天津电源研究所就开展了固态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最近,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但在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开发,尤其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量产的整车开发方面,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
首先,我们的整车厂商专业化的研发能力差,企业信息化水平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其核心技术一直依靠国外合作伙伴,而技术门槛较低的零部件产业呈现的却是散、乱、差的状况,研发能力也参差不齐。
“中国零部件行业散、乱、差的核心问题是同质化,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的。”陈光祖解释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多零部件企业的日子过得还不错,那是因为中国有一个不可复制的特点,就是自身的需求巨大,加上我们的劳动力素质很好,价格便宜,所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基地。“先进技术的普遍应用会有一个过渡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无限期的,随着汽车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如果不大力提高零部件企业的素质,所谓的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另外,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外,还需要冶金、石化、机械、电子、轻工、建材等相关行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