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未来汽车的能源前景。许多汽车及能源方面的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科技与节能环保圆桌会议”上畅谈了这个话题。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伦景光教授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科技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燃料电池公共汽车项目协调员。在会上他介绍了最近研究的一个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示范项目。据他介绍,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联合国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我国1200万美金,中国政府配套2000万美金,准备在全世界招标购买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里进行示范运行,最终希望燃料电池公共汽车能够在中国实现产业化。伦景光认为,他研究的这个项目比起一些汽车公司投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项目,规模很小,但是背后体现的理念和背景却值得关注。他认为其最终的理念表明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伦景光指出,从目前来看,汽车还不能直接用可再生能源,能够直接用在汽车上的只有二次能源,其中最有希望的是两种:一是发电,用一次能源发电存在电池上,变成电动汽车;二是由一次能源制成氢气,通过燃料电池来带动汽车。那么应如何来看待这两种汽车能源?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办公室主任、全国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申同贺对其进一步展开说明。申同贺认为,从汽车产业来看,其燃料来源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且要依据本国的现实状况来设计。他认为,虽然我国的有关规划中,提出要利用石油、天然气以及立足于煤炭等能源基础来发展汽车能源,但目前我国在煤炭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他建议我国立足于自己的能源基础——煤炭,用先进的煤汽化技术来生产清洁的汽车燃料。
世界电动车协会主席陈清泉谈到清洁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时认为,汽车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首先要制造高效率的发动机,选择清洁燃料或者直接采用电动汽车;其次则是在制造汽车过程中要引入各种环保的指标;第三就是如加油站、加气站等要注重环保理念。陈清泉认为,要解决汽车的“清洁”问题,根据工业生产的理论,需要把自然系统、技术系统和政治、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要做到两个“集成”:一是社会的集成,包括政府、投资机构等优势集成;二是技术的集成,要将汽车技术、电机技术、能源技术集成,根据市场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