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还是“放”一直是伴随中国电动自行车发展的话题,而新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修订工作自去年起也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记者获悉,6月9日,由中国自行车协会在上海组织召开的关于电动自行车新国家标修订研讨会最后仍在“颗粒无收”中结束。新国标修改过程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电动自行车究竟该走向何方?
*国标修订意见不一
“新国标修订过程中争议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速度和重量。”一直参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制定工作的浙江金华绿源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告诉记者。据了解,目前我国执行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是1997年起草,1999年实施的。其中规定,电动自行车速度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重量不得大于40公斤。
“1997年是我国电动自行车刚刚起步的阶段,那时电动自行车的概念还停留在自行车加电机等于电动自行车的水平上。”
现在随着城市市区的扩展、电动自行车市场向农村消费者的延伸,原有依据最大行驶里程(10公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如果按照30公里行程计算,仅电池的重量就要增加至少9公斤。”倪捷解释,由此带来的电机重量、附件重量及车架重量的增加“最少也要十几公斤”,“按照简单的数学加法,最后得出的总重量远远大于目前规定的40公斤标准。”
反对放宽电动自行车时速、重量方则认为:出于安全性考虑,电动自行车如果向轻摩化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进而“有可能阻碍电动自行车的行路权”。
“恰恰相反,首先,较小的轮径和较低的重心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特别是体弱的女性消费者和年长的消费者使用;其次,框架式的车架结构也是更为安全的车架结构,抗震动抗冲击能力强,比自行车式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支持轻摩化发展的倪捷反驳道
*该“杀”还是该“放”
对于电动自行车在中国遭遇的坎坷,倪捷表现出遗憾与不解。
“环保和能源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上的两大全球性问题,未来汽车产业的亮点应该是汽车与电力的结合,也就是电动汽车产业。据一位清华的教授讲,目前我国在传统发动机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20年,电动汽车产业与世界研究水平大概只差5年,甚至更短。而依我看,我们的电动交通工具不仅不差,反而已经领先了。因为从电动自行车的驱动来看,全球95%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至少是中国制造的,仅去年我们国家电动自行车的年产量就达到600多万辆,这里面使用了大量将来会在电动汽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技术。”他认为从这个角度看,电动自行车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会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注入极大的动力。
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他向记者出示了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主办的会刊———《IEEESPECTRUM》杂志(2005年6月份)上刊发的文章。文章将中国的电动自行车和数字电视、网络化以及管理美国化等列为中国近几年十大技术革命。其中关于电动自行车的标题就是———《中国脚踏车的天堂重现》。
*颠簸之路还将继续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赋予电动自行车一个明确的法律身份———“非机动车”,并规定,电动自行车能否登记上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广东珠海日前成为全国第一家通过地方立法形式明确将电动自行车排斥在城市道路之外的城市。珠海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5月27日通过的《珠海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不予注册登记,禁止在道路上行驶,外地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得进入珠海。
记者了解到,为走出尴尬境地,日前,国内8家电动自行车企业主要负责人聚会杭州,召开了成立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电动车发展促进会(暂定名)”的第一次筹备会。另外,第二届全国电动自行车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也将于下个月在北京召开。
看来电动自行车还将一路颠簸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