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座谈会。就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焦文俊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发展电动车,促进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提案》进行协商办理。这是对发展电动车产业的一次全面会诊。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环保总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北京市政府都看到了大力发展电动车的趋势。但在总结的时候人们发现,如何把发展电动车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似乎缺少通盘考虑。
当科技人员在埋头于电动车技术研发的同时,对于电池价格和成本的控制、行业标准的制定、产品推广的前景、专利的申请等方面却还缺少超前把握的智慧,甚至出现了对滞后观念的无视。
“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各部委的具体建议和产业发展制度框架下,人们有理由相信,电动车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朱锦林(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
对电动车专利申请中国人要聪明一些
电动车的发展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关乎国家的发展战略问题,我国要抓住这个机会,率先跨入电动车的时代。这个项目是大有所为的项目,现在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一系列具体的配套政策问题。
电动车列入“十一五”规划,科技部门必然先行,投资上不能减少只能增加,政府部门还要放宽牌照的发放,前期已经投入巨额资金,现在搁浅太可惜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专利问题上,我们不能等到完全成功了再去申请专利,中国人要学的聪明一些,项目有七成熟就要先申请相关专利,占住这个位置再说。否则等我们成功了再推广时反而要受国外不如我们的专利的狙击。
而电动车本身还要在方便和廉价上下点功夫,可以要求政府给些补贴,但不能无休止地索要,我们的电动车的试用是在公交车上,但我们最终的目标绝不是公交车,所以电池的价格和使用寿命的障碍要想办法解决。
张登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海洋局原局长):
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发展电动车
我开始关注电动车发展的问题时,提案已经有了,我看了之后觉得不行。因为提案起初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发展电动车的重要和必要性。我认为,这个提案没有从国家角度顾及到大局和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然后我才参与进来重新起草了这个提案,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从战略上重视起来。
在这方面,我有很多感触,我觉得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非常可爱,他们以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对世界范围内全新的科技几乎都能迅速的接受,并及早起步,但是为什么发展到最后的结果总是落后别人一大截?我觉得是一个大的政策环境的问题,如今在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引导下,我盼望电动车能及早领到出生证。更重要的是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国家从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的角度也应该把电动车树立为一个好的典型加以推广。
任洪岩(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处长):
“清洁汽车行动”一直在进行之中
根据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测,车是众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按照我们对大气的监测显示,全国342个城市,达标的城市只有38.4%,还有很多城市根本达不到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其中车的“贡献”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我们平时闻到的汽油味还有一氧化碳以及氮氧化合物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近几年,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车的发展非常快。而工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城市里工业污染减少,所以车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第一污染源。
对车的管理,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新车,一个是在用车,三是对油品上的管理。对新车,生产和销售时本身就要过国家环保总局要求的门槛。在用车环保部门会督促他们定期地进行维修和保养,降低排放。而燃料方面,2000年我们淘汰了含铅汽油,而现在我们在逐步减少燃料中的其他有害物体,比如说硫。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型和环保型的汽车已经做了多年的努力。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批复的环保总局和科技部联合其他八个部委共同组织的一项推动环保汽车的行动,目的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称之为“清洁汽车行动”,目前这项行动也一直在进行之中,所以我们环保总局鉴于电动汽车在“清洁汽车行动”中的贡献,也会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推动。汽车排放的国二标准将在今年的7月1日正式实施,我们环保总局也会在自己的权限和管理范围内推动经济政策对电动汽车的鼓励。
同时环保总局也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我们也会在规划中提出对清洁、绿色环保车的鼓励政策。
范伯元(北京市副市长):
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制定标准
我觉得这个关于发展电动车的提案非常及时,也很重要。因为北京市今年的液化石油气不是短缺,而是完全断了,所以我们今年公交车又把许多老车推上了路。
而电动车在破解能源困局上可能会有所作为,现在各部门配合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展开。美国能源部也非常积极地要与我们合作开发燃料电池,因为这在产业上对他们构不成威胁。所以我说,电动汽车已经达到一个可实用阶段。
而北京市在发展电动车方面也很有基础,在纯电动车上不断推出新的类型,技术上已经成熟。这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我们有效组织了相关力量吸纳进来了整车制造汽车企业,特别可贵的是,一批民营企业不断的提供各种电池以供检测使用。
政府也搭了个很好的平台,开了3年的121路来配合试验车,全国各地的电池都可以拿到这里来试用,政府甚至给予补贴让他们来试用,以便选出好的电池。
我们还有最强大的科研队伍,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可以说是集中了强大的企业、院所、大学的研究力量。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还面临着什么问题?
最关键的是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标准的制定。我们往往研究到该往市场上推的时候,才发现缺标准,连企业标准都没有。
在汽车产业中,我们落后于其他国家,而在电动车上好容易有望超前,我们的科研人员一心搞研究,忘了标准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赶紧制定标准,企业标准或者地区标准也行,之后才能逐步推向市场。
最后,我觉得在特殊地区能不能再开些口子,扩大一些试用的范围。现在有这么多的部门支持电动车的发展,我觉得很振奋。
陈斌(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
国家将电动车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
国家各部门对支持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是统一的,在公交领域试行的意见更是统一的。国家把电动车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给电动车8.8亿元的国家拨款比改革开放之后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全部拨款之和还多。
可能还有人有这个疑问———是不是上面对电动车的问题还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我承认有不统一的地方,但是可能更多不统一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在电动车使用过程中到底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这个优惠政策怎么制定,给多大程度上的优惠和怎么来的。我们也承认如果电动车对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提高社会效益有很大贡献,技术含量高就决定了投资成本比正常的车高,但是,既然电动车有这么大的社会效益,国家就应该对此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鼓励政策怎么制定实施,国家相关部门可能对这一点上有些不同想法,我们其实也有这个课题的专门研究所,包括我们,还有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也在参与如何给清洁汽车(不光是电动车)制定优惠政策的研究。
另外还有一个不同意见———应该把这个优惠政策制定给制造业的产业还是消费者?如果制定给制造业的产业,你生产出来的汽车价格高于一般社会预期,可能还是没有人买。而我把优惠政策给了消费者,平抑了高价跟普通汽车价格相差不大,可能消费者还容易接受一些。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国家还是在重视电动车的发展,特别是公交车。我曾经也请教过欧洲人,欧洲现在不这样发展电动车,更多的在节能上,在合成染料上和清洁柴油上下很大功夫。但是我们公交车的保有量可能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其他国家最多的是私人汽车,而我国还是公交优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