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一辆自行车以来,自行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
然而,在现在这个人人都在谈论私家车的时代,谈论自行车好像成了一种很土的行为。虽然中国依然在这个行业称雄,但这个行业已经不可避免地式微了。但是,峰回路转,有人在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上装了个电动机,原来司空见惯的老自行车变成了现在形态各异的电动自行车。如同枯木上发出新芽,中国的自行车业在山穷水尽之后突然发现前面呈现出了一马平川。那么,电动自行车会成为中国自行车业的救命稻草吗?
◆ 市场潜力巨大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不完全统计,目前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超过1000万辆。有关方面透露: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比2003年增加100万辆。专家预计,到2008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可突破1000万辆。电动自行车制造业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山东鲁轻电动车公司作为山东省最大的电动自行车专业经销商,1999年4月把电动自行车首次引进省城济南,2002年,其全省销量达到1.1万辆,2003年为2.1万辆,2004年则达到4.2万辆,销量连年翻番,业绩居国内首位。
从国家产业政策上来讲,国家新颁布的交通法已为电动车正身,明确地将电动车划归为非机动车范畴,为电动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也同时结束了到底将其划归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的争论。我国已经制订出《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不久也将颁布。随着城市“禁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摩托车均已纷纷“下乡”,唯独比自行车快的电动车在城市市场将大有可为。
其实,国外的电动车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全球市场上看,日本雅马哈、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纷纷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而且日益扩大生产规模;德国、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等国著名的自行车厂商和公司,也不断加入电动自行车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介绍,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在过去6年中,从3.6万辆剧增到50万辆。这样说来,电动车作为暂时的“替代品”或最终的交通、休闲用具,市场前景都不可限量。
◆ 进入洗牌时代
目前,全国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厂家和电动、蓄电池等相关配件生产厂家已达120多家,涉及15个省市。进入实际生产的近50家,取得一定销售业绩的约在20家左右。以“小羚羊”、“千鹤”、“依莱达”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逐步占领市场。在地方市场,深圳有“飞豹”,长沙有“电子马”、“陆鹰”、“健力豹”,山东有“澳柯玛”等几个品牌。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上述稍微强势一点的品牌,但综观整个市场,由于进入门槛很低,加之各地“禁摩令”的推动,市场上正规军与手工作坊皆大行其道,因此,电动车市场上呈现出诸侯混战的景象。一些跨行业的大集团,特别是摩托车、家电等行业都注意到电动自行车的市场空间,组织人力、财力投入研究、开发电动自行车,再加上一批装配型的小型企业出现,现在全国有近300家的生产厂,电动自行车产业大有一哄而起、蜂拥而上的趋势,代理商、销售商都明显地感到有点“乱”。山东鲁轻电动车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个问题深有同感,他认为:目前的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电动自行车由“大乱”走向“大治”的大转折时期,虽然电动车的区域性知名品牌也已存在,但全国性的品牌还有待时日。
有人士认为,电动自行车进入门槛较低,生产厂家鱼龙混杂,组装、拼装等现象大量存在,很多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市场上有几百个品牌、上千个型号的电动自行车,但原创型的产品寥寥无几,产品的无差异性给市场带来的是过早的价格竞争,现在已经出现不同品牌、款式相同的电动自行车价格差高达千元的状况。在整个市场中,一些知名品牌占了60%的销售份额。但由于经济实力、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政策滞后等因素造成压力,不少企业相继被淘汰,到目前为止,真正具备产品开发能力、形成生产规模的实际上不到100家。“强势品牌兼并杂乱品牌的洗牌时代即将来临,”此人士如是说。(李晓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