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备受市民青睐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代步工具开始穿梭在梅城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风景线。这种电动车可以像普通自行车一样蹬踏前进;接通电源时,它又能像摩托车一样行驶。就连在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梅江桥,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电动自行车“畅行无阻”的身影。正是由于电动自行车轻便,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和老年人群体在选择代步工具时,将目光投向了电动自行车。
成本相对较低也是电动自行车备受市民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50岁左右的张先生前些时候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他算了一笔账:梅城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售价大多在1000元至2500元之间,电动自行车跑100公里消耗1度电左右,而一次充电就可以行驶35至45公里。可以说,除一次性购买成本外,电动自行车的日常开支是很低的。如果与驾驶摩托车每年需缴纳的保险、税费等各种费用,和所消耗的汽油费等相比,它的日常开支微乎其微。
◆ 担忧:带来交通隐患
虽然深受妇女及老年人消费群体的欢迎,但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迅速增加,其带来的交通隐患也逐渐凸显出来。车速过快是引发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在采访中了解到,电动自行车在车速、重量等方面“摩托化”倾向日益明显,其性能、行驶速度已接近轻便摩托车。尽管国家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但个别厂家为迎合部分消费者的需要,对产品进行了技术改动;某些商家也私下里为购买者调整车速,这些都造成实际车速超标。更重要的一点是,目前交警部门还不能对电动自行车的上路速度进行有效监管。
此外,电动自行车驾驶者中,绝大部分人原来都以自行车代步,在驾驶电动自行车之前都没有接受过培训,造成驾驶技术不够娴熟,安全意识不够强。记者采访时发现,在大街上,有许多电动自行车直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不时出现险情。一位电动自行车主坦称:“上下班高峰期,自行车拥挤不堪,电动自行车的优势很难显现,为了节省时间,很多时候我就上机动车道行驶。”殊不知,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而且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 售后服务:有“病”难医
售后服务问题是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接到的关于电动自行车投诉的焦点。普通自行车出现什么故障随便找个修车档就能处理。虽然电动自行车跟普通自行车一样可以蹬踏前进,但其构造和零部件要复杂得多,普通的修车档一般都无法修理电动自行车,这就要求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据调查发现,随着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梅城的电动自行车经销店也越开越多,仅江北公园路一带就有好几家营业店。但是,目前梅城电动自行车市场可谓“鱼龙混杂”,大多经销店店面都不大,基本上都是小本经营,就连某些打着“专卖店”旗号的店面也是如此。这些经营面积小、投资也不大的门店,说关门就关门,再怎么着也不会亏到哪里去。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自己的电动自行车“生病”了,“无处投医”又投诉无门就在意料之中了。
◆ 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由于电动自行车颇像摩托车与自行车的一个混血儿,所以它的“名分”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附则一章中规定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废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了非机动车的范畴,但对电动自行车能否上路行驶、是否需要上牌、如何上牌等仍未作出明确规定。加上目前我市也没有相关的规范文件,可以说,电动自行车的身份还处于一种“非驴非马”的尴尬境地。
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电动自行车得不到注册挂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对消费者来说,价值千元以上的产品没有“户口”,一旦发生被抢、被盗事故,公安部门将很难追查办案,这个“哑巴亏”只能由消费者自己“兜着走”了;对行人来说,面对满街穿行、速度又快的电动自行车,心里缺乏安全感不说,假如发生交通事故,车主逃逸后也很难追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