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正大光明生产,偷偷摸摸上路”
电动自行车一进入市场打的就是绿色牌,却道路坎坷,身份始终不正。不是被认为影响交通,就是被认为污染环境。
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研究出第一代电动自行车,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电动自行车就与国外同步完成商品化进程。虽然我国在1999年就出台了电动自行车国家质量标准,但多年来电动自行车处境却各地不同:有的城市鼓励消费允许上牌,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代表;有的允许生产销售不许上路,以哈尔滨、南宁为代表;有的无处上牌,管理真空,以广州、长沙为代表;有的就可上临时牌照,以北京为代表。
2003年,许多城市以污染和不安全为由明令禁卖电动自行车,相关商店纷纷关张,还引起许多法律纠纷:南宁市3位市民因电动自行车被扣向法院起诉;福州电动自行车经销企业由于被禁卖而将交管部门告上法庭败诉。北京市场销量最大的依莱特电动车公司在禁令当年,北京销量从1万辆下降为400辆,损失惨重。一段时间以来,电动自行车处于"正大光明生产,偷偷摸摸上路"的尴尬境地。
尴尬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适合电动自行车的交通法规。法规真空使一些电动自行车出现轻摩化趋势,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新出台的交通安全法规定:重量不超过40公斤,时速不超过2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都按照非机动车管理。有人说,20公里,是电动自行车的"生死时速"。
◆ 电动自行车是污染源吗?
遭禁后,为电动自行车正名的活动也如火如荼,一些企业纷纷在杂志上公示自己电池产品环境质量达标检测报告,反驳电动自行车存在镉污染的说法。调查发现,目前没有一家电动自行车企业采用镍镉电池。
电动自行车行业电池使用量只占我国电池总使用量的5%,而且已实现了"谁生产,谁销售,谁负责"的自律,成为我国电池回收率最高的行业。每个正规电动自行车企业在出厂电动自行车时,都与经销商有一份电池回收协议,每回收一节电池,企业付给经销商5元钱,所以从经济利益考虑,经销商也会尽力回收电池。旧电池作为生产原料,现还远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回收积极性很高。据悉,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已全部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环保能源,更不存在污染环境问题。上海电动自行车协会在7万人中调查,愿意自觉回收电池的人为100%。
专家认为,电动自行车可以说是从手机锂电池发展到汽车锂电池的一个支撑点,是整个锂电池企业发展的"链",在环保能源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2008年将拥有3000万辆
就在电动自行车遭禁的日子里,我国许多城市的电动自行车如野火般在市场燃烧。去年,上海电动自行车每月上牌量达2万,非典刚过的2003年9月,月上牌量达4万辆;去年一年中,300平方米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大卖场开了20多家;泉州,仅市区就有40家电动自行车专卖店。成都,在去年国庆期间电动自行车日上牌数量为2000多辆。苏州,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月上牌量已超过普通自行车。济南,电动自行车拥有量已过4万辆。
从1998年开始,我国电动自行车销量每年翻一番,5年来年产量翻了30倍,2003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300万辆。到去年为止,我国共生产电动自行车6875万辆,向30个国家共出口了4556万辆,占产量的2/3。去年仅向美国就出口了2.8万辆。电动自行车年产值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专家说,我国目前的4.5亿自行车保有量,如仅有10%更新为电动自行车,将是个多么广大的市场!
专家预测,电动自行车正名后,2005年我国电动自行车年产量可达500万辆;3年后年产量预计将达到1000万辆,2008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拥有量将突破3000万辆。电动自行车年产值可达到470亿元人民币。产品对象将由中青年上班族,向大中院校学生和老年群体延伸。
◆ 电动自行车是先进生产力
中国自行车协会秘书长郭海燕女士说,买不起小轿车的百姓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是最环保又方便的交通方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淮博士认为,我国最有城市化前景的小城镇,电动自行车是最合适的"门到门"交通工具。
曾经为电动自行车正名奔走呼吁的中国科学院士何祚庥先生表示,能源问题在中国非常突出, 电动自行车节省能源,不污染环境,有极大发展空间,在大城市应该是公共交通的补充。他还说:"电动自行车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不仅是技术标准,而首先是能够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何祚庥院士就经常骑锂离子电动自行车出行。(陈晓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