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遭遇政策性瓶颈,粤产电动自行车主要销往天津、江浙
在自行车悄悄消失在中国沿海大城市的时候,有人给其新生代替代品———电动自行车算了一笔账:我国自行车的保守估计总量约5亿辆,如果其中的10%以电动自行车替代就是5000万辆,以平均每辆2000元的价格来计算,最保守的估计也是1000亿元的大蛋糕。
◆ 三剑客抢分天下
电动自行车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少量上市以来,仅仅六七年的时间,就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数据显示,1998年电动自行车的产量仅6万辆,去年暴涨至将近470万辆;生产企业也从原来的十多家迅速增长到目前的六七百家整车厂,与之配套的厂家更是数以千计。
千亿元的大蛋糕让人心动,全国已经在自行车的发展基地上自然形成了三大电动自行车板块:以天津为首的天津、南京板块,以上海为首的江浙板块以及以广州为首的广东板块,三足鼎立。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王凤和指出,作为绿色环保产品,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全国不平衡,其中江浙沪地区占了总额的80%,以旅游城市杭州为例,2003年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为40万辆,而自行车为100万辆,已经占到40%。
自行车生产龙头的广东着急了,虽然广东自行车市场依然最大,占全国1/3强,电动自行车却只占1/6,并且差距还在拉大。“石油的短缺以及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电动自行车前景是非常好的,我们广东的企业已经把做大做强提上议程。”广东省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刘志谋指出。
◆ 五羊电动车找市场 多家企业同遭瓶颈
作为国内有着40多年历史的五羊牌自行车,当年与上海的凤凰、永久,天津的飞鸽齐名,最辉煌时年产量高达300多万辆,面对着电动自行车市场却有说不出的痛苦。
早在1994年并入广州摩托车集团之后,五羊便与清华大学联手专门成立厂家生产电动自行车,“初期风风火火,还出口日本。”现在,五羊生产出来的电动自行车主要销往天津、江浙,基地广州却“只有一点点”。五羊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几乎所有的广东企业都画出了这么一个销售图谱:国内市场集中在江浙一带,国外畅销欧美,广州却是每月“遮遮掩掩”地卖出1500辆到2000辆左右。
所有的瓶颈来自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按照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非机动车定性得到法律的确认,决定是否登记管理及如何使用的权限放在省一级政府。规定出台之后,上海、福州、北京、南宁等城市纷纷解禁,允许电动自行车上牌上路,广东却没有出台任何规定。根据统计,目前在广东马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有50万辆左右,品种鱼龙混杂。
销售的瓶颈已经对不少民营企业产生影响,甚至配件厂也远远少于江浙一带。“我们的总部还在深圳,厂房已经搬到了无锡。”一企业老板对此无可奈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长的。”广东企业依然在焦虑之中期盼着瓜分那上亿元的市场。 (李晓莉 林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