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管理范围,电动自行车终于有了“身份证”,使用者也不再担心被交警当作“无证驾驶机动车”来查处。然而,就在电动自行车开进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时,其市场不规范所带来的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
上个世纪末以来,一些中小城市陆续限制摩托车数量,电动自行车因其小巧灵便、电动环保,颇受广大工薪阶层喜爱。但是,由于其价格较高、“机动”与“非机动”的身份不明,许多消费者一直持币观望。近年来,国内崛起了上百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市场供应增加,价格下降,电动自行车日渐成为大街小巷时尚的代步工具。
桂林市是个中等规模的旅游城市,记者在这个市采访时了解到,几年前,电动自行车价格较高,一辆近3000元,问津的人不多。去年下半年车价降至1000多元,很快成为普通市民消费热点。据不完全统计,桂林市区电动自行车拥有量现在超过4500辆。业内人士认为,像在桂林这样的中小城市,电动自行车大有与自行车“分庭抗礼”之势。
由于生产商和销售商数量骤增,市场管理不规范,有关电动自行车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投诉也明显增加。今年上半年,桂林市工商部门及消协共受理此类投诉80多件,投诉量暂时居各类消费品投诉前3名,投诉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质量不过关。电动自行车最关键的部件是电瓶,消费者投诉最多的是电瓶质量问题。业内人士估计,目前电动自行车电瓶质量满意率不到50%。记者随机访问了10名电动自行车车主,他们的车电瓶能正常使用1年的有5辆,半年后有毛病的有3辆,仅行驶60公里电瓶就坏了的有1辆,行驶中电瓶冒烟起火的有1辆。
——售后服务无保障。目前,电动自行车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就桂林市来说,销售电动自行车的门店总共有20多家,可是生产企业的专卖店、以及生产企业指定的经销商仅有几家,大多是通过其他渠道进货的二手经销商,他们无法承担售后服务及维修。从消费者投诉看,消费者购车时,销售门店总是信誓旦旦承诺“整车保证质量三年,电瓶保证质量一年”。可一旦出现售后质量问题时,由于店方是二手经销商,无生产厂家维修配件和技术保障,车子维修、零部件更换成了难题。
消费者李某今年初在桂林中山南路“某电动自行车经营部”购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不到一个月电瓶就烧坏了,店方说是他使用不当造成的,要付220元方给换新电瓶,他无法只得照办。10多天后,电瓶毛病频现,而当他再次去找店方时,这里早己关门大吉。
据工商部门介绍,去年10月到今年5月,桂林市先后有4家销售电动自行车的商店既未向工商部门申报歇业、停业,也未报另择经营地,就人去楼空,致使众多购车者的电动自行车的电瓶及其他部件损坏后无法更换、维修。消费者打电话与厂方联系,得到的答复是:不是本厂专卖店出售的车,概不负责零部件更换和维修。
对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以上现状,业内人士建议,市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出售电动自行车单位经营资质的审查,凡不是厂方专卖店的、或不是厂方委托授权的代理经销商的、或没有与厂方签订售后服务零配件保障供给协议的,都应不允许其经营销售。
消费者还呼吁,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应建立更广泛的售后服务和维修网络。工商部门和消协提醒消费者,应到品牌厂家的专卖店或厂方委托授权指定的代理商处购车,同时需索取发票及厂方的售后服务卡,千万不要到无资质的商店买车。(蒋桂斌 胡思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