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股混杂着紧张、兴奋、忐忑的情绪悄悄游走于福州“电动自行车一条街”上———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简称《交通安全法》)将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此前因“身份不明”而遭遇禁售的电动自行车,终于获得“非机动车”的法律身份。
“既然国家都说是非机动车,电动自行车就可以销售、可以上牌,可以上路了。”眼看着“蛋糕”升值潜力无限,电动自行车经销商与厂商们的兴奋显然容易理解。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依照《交通安全法》,电动自行车能否真正上路还得由各省政府说了算。据业内人士称,目前福州市场上约有13万辆电动自行车,其中一半为“黑市户口”。那么,5月1日后, 榕城电动自行车市场有望“破冰”?
厂商市场预期很高
27日,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江苏春兰大张旗鼓地在榕推介其新出炉的6款新车。“正因为电动自行车在福州一直身份暧昧,所以我们认为,5月1日一旦有了新身份,它的发展当势如破竹。”春兰福建办事处市场科科长潘庆元告诉记者。
事实上,持此观点的不乏少数。记者走访“电动自行车一条街”发现,3月以来,因为听说《交通安全法》已将电动自行车归为“非机动车”,这条一度只剩下两三家售后维修点、冷清了近1年的街又开始热闹起来,10多家电动自行车行又陆陆续续操持起了“旧行当”。
“今年福州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福建市场部经理陈张铭分析,今年福州电动自行车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不少原本只生产自行车的厂家如喜德盛、吉安特、中华阿米尼等都开始介入电动自行车的生产。
这一看法已得到市场的佐证。春兰福建经销处李先生告诉记者,在全球性钢材等原材料涨价背景下,电动自行车生产成本约上涨了8%,但今年电动自行车的零售价格反而比去年平均便宜了400多元。
陈张铭表示,这一价格下降趋势还会持续,而下降空间主要缘于原有利润的下调。据悉,原先电动自行车的利润平均每辆可达四五百元,甚至超过800元,但现在只剩几十元。
业内人士称,如果可以放开销售、允许上牌,那么未来3年内,福州电动自行车市场年递增可达15%。若以每辆售价2000元计算,则年内即可新增“蛋糕”近4000万元。
禁售现状短期难改
目前福建省《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尚未出台,有关人士表示,既然国家将自主权交给各省,省里自然也会尊重各地市的意见。而此前关于电动自行车“禁售”、“上牌”等规定不少是以福州市政府令形式颁布的,估计短期内榕城电动自行车的生存状态不会有太大改变。但电动自行车经销商们则固执地表示,他们仍将“等候春天”。
“电摩”前景不妙
不过,对于一度风光无比的电动摩托车而言,今后的日子可能不太好过。
据悉,《交通安全法》要求,只有参照1999年国标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才能列入非机动车道行驶,而“改良”自电动自行车的电动摩托车(下简称“电摩”),各项指标均超标1倍以上。“一旦认真追究,‘电摩’肯定不能上路。”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经销商告诉记者,“电摩”被禁是迟早的事情,届时最受伤的将是消费者。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