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已经意识到,经销商与厂家关系由交易型发展到合作伙伴型,之后将发展到战略联盟型,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经销商的发展跟不上厂家的发展,从而使双方的关系还停留在合作伙伴层面上。于是厂家筹办一些培训班,经销商自己也参加一些培训班,以提高销售管理的水平,缩短双方的差距。
一 、问 题
通过调查经销商与厂家,发现他们对目前培训的效果都不是很满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虚”。首次参加培训的人,会对宏观环境的分析非常感兴趣,但每次参加培训都会讲这部分内容,到后来每个人都会讲这部分内容。试想对被培训者的作用与效果会怎样?大打折扣!
“理”。有时候厂家利用年会的机会聘请专家到企业对经销商面授机宜,台上专家满口专业术语,台下鼾声起伏,厂家无奈,教授尴尬。会后经销商都会这么说:“讲得好,但是我们听不懂。”
“枯”。一些企业或培训公司办培训,封闭,没有休息,讲师是一个语调、一个语速,没有案例,没有互动游戏,甚至有的是关在一个黑暗的小房子里进行学习。“培训像受刑!”这是经销商的真实呼声。
“贵”。培训是时下热点经济之一,虽然培训水平参差不齐,但培训收费却大同小异。一些经销商想请培训公司给自己的销售人员上课,但一听报价过万元,只好放弃。
调查显示,一般经销商对现在培训收费的承受范围是:30人左右一个班,一天不超过1000元,最好是500~800元/天。
“浪费”。调查中许多公司反映培训过后只有一个感觉:浪费!效果差,不值得!许多公司认为培训讲师没有将企业的培训意图理解透,经销商经常会向培训师提出,“能帮忙解决点儿实际问题吗?”讲师往往是一笑而过:“可以,我们下一次再讲您刚才提出的问题。”
关于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培训争议的永远话题。由于效果不明显,导致许多经销商对培训失去了信心,许多厂家对培训产生怀疑,但又不得不办。
二、原 因
1、缺少分析
缺少对被培训者特点的分析。被培训者是经销商,他们有自己的特点:群体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时间紧、工作忙、很少学习;对未来的判断与把握能力相对弱一些;信息闭塞,对信息渴求;管理经验相对较少,易急躁,有时缺乏自信……
缺少对被培训者需求及期望的分析。经销商对培训有这样一些期望,想把生意做大,希望通过培训找到“灵丹妙药”,培训的内容通俗易懂;时间紧,希望在一天的时间里有所收获,至少能解决自己公司的一两个问题,学技巧,借鉴成功经验……
这就要培训者一定要与经销商交流,根据经销商的特点与期望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及培训内容。
2、定位不准
一般对经销商培训的定位是,提高,提高经销商的经营思想水平和管理能力;我认为更恰当的定位是:帮助,帮助经销商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培训讲师而言: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在培训过程中,讲师力争将个人知识灌输给经销商。经销商只有听得份儿,参与程度低。
对经销商而言: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在培训过程中,经销商面对自己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可思考、可的高度注意。
3、沟通不到位
沟通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意图模糊不具体,二是培训内容不恰当、不适用。
我见过一些公司的做法:人力资源主管接到营销经理的培训工作安排后,没有与营销经理详细交流,也没有征求部分经销商的意见,就与培训公司进行联系,培训公司马上传真一份培训内容调查表,人力资源主管在表中选择后回传给培训公司,培训公司同意,转入进入价格谈判,达成合作协议,进行培训。
这种做法会产生一些问题:人力资源主管对营销经理的意图不清楚,与培训公司在这方面的沟通不到位;没有进行经销商调查,培训内容的安排不知是否恰当;培训公司没有提供稍微详细的内容提纲,厂家不易判断内容安排的适用性,对形式、安全、游戏没有进行谈判磋商,现场氛围没有预期判断……
4、缺乏创新
缺乏创新的关键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培训公司将以前举办培训的内容、形式原封不动地从甲公司搬到乙公司,有些培训公司直接使用别人的幻灯片。我们知道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特点,培训内容一定要符合厂家的实际情况,要能为厂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进行创新,通过培训给厂家和经销商带来深深的思考和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