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海归学子、众多的创业者、抱着满腔的热血,带着成果及人生全部积蓄,踏上创业的旅途,可是纵观许多创业者,他们饱尝了创业的苦味和酸味,但最后尝到甜味的却不多。据有关统计数据反映,上海科技型小企业1996年成立到2001年止,在939家企业中,存活的只有363家,其五年存活率为38.6%,而在363家存活企业中,五年规模平均增长率为10%。从这些低存活率、低增长率数据看,这期间,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不可克服的原因、也有不应发生的原因等等。本专题重点从初创企业本身、从内部原因、主观原因及不该发生的原因上作一浅析:
创业策划先天不足
商业策划书,脱离实际现象严重
市场调查粗劣,凭想象、凭简单数据推理、商业策划书无法成为创业的依据。
产品定位问题
好创意不等于有好市场,尖端技术不等于有好的卖点,最符合市场需求的,才是最好的产品定位。
项目立项时,其市场容量本身就不大。
创业者基本素质不具备。
如大学生创业,如你不懂企业、不懂管理、不懂市场,社会关系网狭窄一定会很难创业,又如学者型人才与企业家人才不是一回事等等。
团队结构大多不够合理
目前,初创企业以技术人员领军者较多,技术人员对企业发展规划研究、企业内部管理、创业财务管理、企业市场营销等工作不很擅长。为此,技术人员做企业边干边学,从用人之长、从人的精力来说,都是不可取的,这些都是造成许多小企业失败率高及做不大的主要原因。纵观初创企业,如果由曾经做过企业或做过市场的人员领军创业,再配之以管理、技术、财务、市场等核心人物,形成五位一体的基本团队结构,将对企业提高成活率及做大奠定一个很好的组织保证。
创业观念上的问题
小富即安观念的困扰
有些初创企业,虽然成活了,但创业者宁肯守着小蛋糕独吃,不肯让出股权,不愿走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之路,让蛋糕迅速做大。要知道,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小企业创业初期,你可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旦做大,与大企业拼比,你没有相当的实力,如同鸡蛋碰石头。
家族式管理模式较多
一是企业创办初期,家族创业形式较多。应该说,初创企业,一开始家族在一起,凝聚力强,便于管理,有其利的一面。然而,一旦做大,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日显突出,二是,许多越是做成功的企业,家族观念就越强,越怕肥水外流。然而,要知道现代企业制度及多元投资形式是企业做大的前提条件。
经营理念上的问题
初创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它不仅要求企业要有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还要求企业的产品性能高、质量好、成本低、价格便宜、服务周到、甚至产品的款式要新颖。为此,小企业要做到诸多要素“全优”是难度很大的,只有走优势互补,强强合作之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较为可取的经营理念是走“哑铃型”模式,即研发、销售是自己的,生产走社会化配套方式。
抱着“金娃娃”不放
高学历创业人才,自身的优势是技术,而生产、销售不是自己的强项。况且生产与销售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有些企业生产线经过很长周期拉起来了,而其产品的技术优势却没有了。高技术小企业应选择走卖专利、卖技术给大企业的路子,走“卖一个研究一个”的路子。
“做大”与“大做”现象
初创企业一旦创业成功,应该选择走一业为主的途径,将一业做精、做深、做特,直至做强做大。而有些小企业稍有成功马上摊子铺大,或“一业多地”、或“多业经营”、或“技工贸”都做。这种做法,必然导致人、财、物资源分散、精力分散、顾此失彼、什么也做不大,什么也做不强。
内部管理较粗放
管理制度规范性差
初创企业,较多的只注重产品研究开发,不太重视内部制度的建立,较多企业,内部管理处于初级阶段或者是无序状态。
财务计划性差
产品质量外观性、稳定性、可靠性不是很理想
人才队伍稳定性不强
融资意识不强烈
初创企业,一则创业者本身资金较少,二则初创企业开办费、技术开发费、日常的工资、房租、采购等费用较多,三则初创企业,第一年处在“全投入”时期,第二年支大于收,第三年收支平衡,第四年收略大于支,这种企业,已算是不错的。因此,要收回投资,可能要等五、六年,甚至更长时间,如创业者,没有强烈融资的意识,五年内要做强做大是不太可能的。
创业者坚毅的自信心准备不足
创业是一项在长周期内付出、再付出的事业,也是一种十分艰辛,必需耐得住寂寞、孤独的事业,更是前进道路中披荆斩棘,常常受到挫折,甚至会处于走投无路境地的事业。为此,众多心理准备不足的创业者,在柳暗花明的交汇点上放弃了企业。(姚福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