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激增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单调的产品设计与结构,南京电动自行车正面临着一个拐点——在产销两旺的情景下如何居安思危、寻求质的突破?
有关部门统计数字表明,在上牌放开两年间,南京电动自行车市场得到了一个相当滋润的成长空间,去年销量达7万辆,今年可望超过10万辆,按每辆1500元的平均市场价计算,就是接近2个亿的年销售额,“蛋糕”非常诱人。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放大,来自消费者的一些抱怨也越来越清晰可闻,不同牌号电动自行车,长相却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还有一些早期产品因为电池、车架等问题已被车主无奈地闲置,少数牌号已在市场销声匿迹。电动自行车市场问题的症结何在?业内人士指出,电动车市场互相“克隆”是厂家急功近利所致,为追求低成本运作,整机厂多数都在跟着配件厂走,做外壳的塑料件厂供什么货,厂家就出什么款。如果为了“原创性”而自己设计、生产,成本至少要高出30%。要在目前品牌凌乱的市场中排众而出,必须尽快走出“千车一面”的怪圈。据介绍,目前包括定速巡航、铝合金车架等在内的先进技术已被一些有眼光的厂家引入电动自行车行业。而美国福特、法国雷诺等国际公司因为看好国内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前景,都急于通过寻找与扶持“领头羊”而渗透到市场中,在顾客需求的变化与行业内在的革新动力双重作用下,电动自行车市场品牌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将加速完成。(施新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