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了,车子多了,道路堵了,空气脏了,怎么办?还骑自行车,累!改骑摩托车,险!想买小汽车,贵!于是,人们研制了电动自行车。
5年前,对许昌人来说,电动自行车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今天当你留心街头的车海人流时,这种新型、时尚的代步工具正悄悄走进人们的生活,其“比自行车省力,比摩托车省钱,比公交车省时”的优势也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明显。
◆ 优势明显
第一,绿色环保是电动自行车的明显优势。出于对机动车尾气的厌恶,有人自觉抵制使用具有大量有害尾气排放的机动车(摩托车等燃油助动车)。第二,骑电动自行车省时省力。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上班距离的增加,骑自行车上下班所消耗的时间和体力都很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工薪族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他们迫切需要改进自己的交通工具。第三,费用低廉是电动自行车的又一个优势。电动自行车相对于汽车、摩托车而言,购买费用和使用费用都比较低廉。
◆ 市场活跃
据了解,许昌市场上目前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品牌有数十个,销售地点主要分布在市区劳动路和古槐街,规模较大的电动自行车店有长顺电动车广场、都市先锋和恒达精品电动车行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经销电动自行车的门店有16家,其中长顺电动车广场在市区已经有两个分店,都市先锋也即将建立分店。
都市先锋是许昌市最早的电动自行车专营店,该店经理章杰向记者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红火的原因:轻便、安全、环保、节能是电动自行车的特点,也是它抢占市场的优势。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对交通工具的要求也有了提高,自行车逐渐过时,而摩托车由于需要办理入户等繁琐的手续,同电动自行车相比没有了竞争优势,所以电动自行车取代摩托车、自行车是一种趋势。
◆ 制约瓶颈
虽然电动自行车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但许昌市的电动自行车销售总量仍不容乐观。据章杰经理估计,现在许昌市区街道上跑着的电动自行车不会超过10000辆。到底是什么制约了电动自行车“飞入寻常百姓家”?
长顺电动车广场的李经理分析说现在制约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的因素有三点:一是许昌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太高,同一些大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居民在交通方面的消费还很有限;二是市区存在很多证件不全的摩托车,有的套牌,有的在周边县区入户,不交养路费,这些情况的存在,使摩托车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对电动自行车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三是电动自行车销售市场混乱,一些小店经销的电动自行车牌子很杂,质量得不到保证,售后服务也做得不到位,严重影响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形象和信誉。
家住许昌市郊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两个月前,他在某车行购买了一辆天津产的电动自行车,该车行承诺售后出现问题随时解决。两个月后,当王先生推着控制器出了问题的电动自行车到该车行后,发现该车行早没了踪影,他不得不到别的车行,花了很多钱才把车修好。售后服务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引发口碑上的负面传播效应,这对一个行业来说是致命的伤害。据了解,一方面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品牌售后服务网点少,厂家零部件供应迟缓,车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该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售后服务网点不固定等,也使售后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
在销售价位上,单车800元到4000元不等。商家的利润空间很小,多数商家主要靠厂家年终的返利谋求发展。以市场上销量较好的价位在1500元左右的电动自行车为例,产品出厂成本在1300元左右,加上运费、税收等费用,到经销商手中已近1400元,毛利润仅百余元。有关资料显示,平均每7天就有一款新型电动自行车诞生,电动自行车的款式与功能愈来愈丰富,令消费者眼花缭乱,但在这些林林总总的电动自行车品牌中,知名品牌少得可怜。由于进入市场门槛不高,每年均有大批的电动自行车企业进入市场。恶性的价格竞争冲淡了人们的品牌消费意识。
◆ 前景看好
据统计,电动自行车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少量上市以来,仅六七年时间,已经从原来全国10多家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到目前的600多家,产量也从当初的年产一两万辆迅速攀升到数百万辆,2002年国内市场销售已经突破100万辆,2003年的产量达250万辆。
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给电动自行车行业和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带来了喜讯,该法将电动自行车列为非机动车。业内人士指出,在该法正式实施后,电动自行车将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保证。据市交警大队非机动车管理大队负责人介绍,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非机动车,购买后不需要办理入户等繁琐的手续,跟买自行车一样,发展势头当然很好。
电动自行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出行观念,骑电动自行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