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了多久,200辆由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出租车将成为深圳街头一景。从项目研制到出租运营牌照,再到全国第一个电动车示范区,深圳市政府起到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当然,在这背后,深圳市政府也有自己的打算。
◆ 深圳造车
“在龙岗建生产基地的事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说。日前,深圳市龙岗区区长余晖鸿向媒体透露,龙 岗区政府已经于2月初与比亚迪公司签署了关于建设汽车生产基地的协议。比亚迪将在龙岗建设一个厂房面积在50万平方米到100万平方米之间的中高档轿车生产基地,年产量可望达到10万辆。
据了解,比亚迪汽车的营销总部现在已经迁至深圳。另外,位于上海的研发总部也将迁往深圳。“异地建生产基地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目前还有工作没有做完,所以不便宣传。”比亚迪相关人士表态十分谨慎。
不仅是比亚迪,深圳宝安区区长黄锦奎此前表示,今年该区还将抓紧落实哈飞汽车等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同时还将积极发展汽车装配、零部件制造等基础工业项目。深圳市外经贸局的有关负责人称,国外汽车资金也有望于今年注入深圳,实现国外汽车品牌在深圳的本土化生产。
早在去年年底,深圳市政府第六次高级顾问会议上,深圳市代市长李鸿忠就表示,深圳要利用华南地区大港口优势,财政比较宽裕的优势,以及地缘优势,搞出口型汽车工业。而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贸工作会议上,李鸿忠进一步提出了“南高北低”的经济格局,要求宝安、龙岗两区大力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并在关外规划了10平方公里到3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专门用于中高档轿车及专用车的生产。
◆ 另起炉灶
深圳要发展汽车工业,摆出的完全是一副另起炉灶的架势: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都想插手。“这个项目搞得好的话,龙岗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年产值最高可达400亿元,到时将超过广州本田。”在谈到比亚迪项目时,余晖鸿曾有意无意将广州拿出来进行比较。从区位上看,深圳的参照对象无疑已定格为广州。
在此之前,广州和深圳在汽车项目上已经掰过一次手腕,上一次的结果是深圳输给了广州。
2000年2月,东风汽车与台湾裕隆及京安云豹在深圳注册成立了“风神汽车有限公司”,但没过多久,风神就舍深圳而去。2001年12月,“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随后就传出了风神要将总部搬到广州的消息。2002年2月,风神汽车的品质部、技术部、质量部及部分管理人员浩浩荡荡地从深圳搬到了广州花都。此后,随着东风与日产的合资,深圳没能留住的风神汽车更是摇身一变成了东风乘用车公司,如今它已成为广州汽车产业中与广州本田并驾齐驱的“双子星座”。
广州产业核心地位的确定,带动珠三角地区在发展汽车产业时纷纷调整重心。前不久,顺德工业园对其产业区功能布局做出了重大调整,利用自身距广州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仅18公里的优势,规划了一个面积达4平方公里的汽配产业园,准备专门为将要落户南沙的广州丰田项目及其他在广州的汽车生产企业做配套。就连与深圳紧邻的惠州也表示,目前发展汽车产业的现实选择是围绕广州的汽车企业进行配套。
广州的汽车企业很想把深圳也纳入他们的这一体系。有知情人士表示,丰田在决定将发动机及整车项目落户广州之后,曾派专人赴深圳考察,希望在深圳寻找零部件及汽车模具的配套生产商。但深圳有了另起炉灶的想法,显然不想被纳入广州的汽车生产体系。“我们不一定非要跟着广州转,完全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出口型汽车工业。”深圳汽车业相关专业人士如是说。
◆ 两个中心?
“深圳要另起炉灶搞汽车,跟广州可能产生冲突”,有业内人士提示,“尤其是对于合资伙伴和国家政策优惠这类稀缺资源,广州、深圳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另外,由于广州和深圳主要依托的市场都是珠三角地区,两地造车也必将导致市场资源的争夺。”
在去年年底召开的深圳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深圳一改以往只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惯例,强调要在继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基础工业。
深圳市经贸局局长盛斌表示,深圳产业结构单一,加工装配型电子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60%多,在国际市场变幻莫测的情况下,根基略显轻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立勋表示,汽车工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至少要持续20年到30年。
其实,深圳此前也曾在发展汽车工业方面做过很多努力,但最终只留下了龙岗大工业区的一片厂房。2002年,深圳曾动用深圳免税集团、深业控股、深圳能源集团、深圳创新投、深圳高新投等5家上市公司,注资2亿元发展电动汽车,但时至今日,这一项目仍然悄无声息。
对于比亚迪、哈飞等外地汽车企业生产基地有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