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郊的李先生想买一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明察暗访”,他看中了某品牌一种新款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高老板告诉李先生,这辆车定价2280元。但“如果现在就买,我1900就可以给你!”高老板的爽快反而增加了他的担心。然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刚过两天等他再路过该店时,看到的却是该专卖店的转让告示。然而,这仅仅是近日郑州电动自行车行转让的一个个案。与此同时,最近在建设东路,路边电线杆和已经紧闭的卷闸门上“电动自行车行转让”的“广告”多了起来。
◆ “50米现象”调查
目前本市电动车销售商往往都是十几家甚至二三十家地集中在五六十米左右的路段。除了熟知的黄河路中段外,郑州市其他一些地段电动车销售也显得很“旺盛”。东明路南段五六十米的一段路上,赫然拥挤着20多家专卖店。陇海东路上的电动自行车批发市场里,也有30多家电动车批发商店。其他地方,诸如京广南路、建设路、南阳路等的电动车代理商也无一例外地集中在大约50米左右的路段上。同类经销商“扎堆”是商业经济的自然现象,但过度集中显然对整个行业的经营有较大影响。河南省营销协会会长助理王钰对这种集中的现象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由于各个经销商的集中销售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共生关系,消费者一说买电动自行车,都会毫不犹豫地想到这些大卖场,无形中这种“市场”的拉力就显现出来,而这种拉力往往要高于一个店面形成的影响力,这对大家都有好处。因此,集中不可避免。但是很明显,这种集中销售模式也有其固有的弊端。市场的不规范和不成熟使众多的消费者在选择自行车时相对还比较感性和盲目。不高的市场进入门槛,使每年有大批的电动车品牌涌入市场,恶性的价格竞争更是冲淡了人们的品牌消费意识。残酷的竞争使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多数商家主要靠厂家年终的返利谋求发展。一位代理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市场上销量较好的价位在1500元左右的电动车为例,产品出厂成本一般在1300元左右,加上运费、售后服务、税收等各项费用,到我们手中已近1400元,毛利润微乎其微。
◆ 集体“近视”的诚信危机
微利时代来临后,心态不成熟的企业就会出现短期的集体“近视”,以短期行为延续暴利时代的“良好”感觉。王钰告诉记者,本市的电动自行车生产领域不乏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厂家。这些厂家在经营管理上都极不规范,为了能参与市场竞争,就以低廉的产品价格来吸引目标消费者,结果,配件品质低劣、工序过于简化、质量难以保证的组装电动车就被推向了市场。这些低劣产品对市场秩序的冲击是致命的。与质量问题相比,售后服务更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知情人士透露说,目前郑州电动自行车市场售后服务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售后服务点分布少,厂家零部件供应协调迟缓,电动车出现问题后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售后服务点不稳定。而对消费者来说,一个诱人但不能兑现的服务承诺往往比没有承诺更糟。售后服务环节出现差错,对一个品牌的杀伤力也往往是致命的。但转变也在悄悄进行。某品牌电动车的河南总代理潘先生认为:在目前电动车市场销售利润空间很小的情况下,很多品牌代理商开始由靠销售产品赚钱转向靠售后服务赚钱。
◆ 品牌化离我们还有多远
电动自行车市场竞争的硝烟已弥漫开来。然而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才能有效地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呢?某品牌电动车河南总代理沈先生认为:高标准,高质量、优质服务是企业打造品牌的基石。“一件好的产品要使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就必须通过广告宣传、媒体的炒作,才能在消费者心中打下烙印。”王钰则认为,要打造企业的强势品牌,企业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即企业必须让消费者感觉到产品的与众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找到产品推广的切入点———你的电动自行车是时尚、环保?还是质量硬、性能稳定?或是售后服务完善?抑或是低噪音、随车充电、数种骑行功能?如果找不到一种独特的产品差异点,推广则往往很难奏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