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汽车在2003年成为一种时尚。美的17亿元收购三湘汽车,20亿元打造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新飞意欲打造中原专用汽车制造基地,第一批新飞冷藏车已经下线;产白酒的五粮液也在铆足了劲要上汽车生产线;但是最值得关注的莫属在去年第一个掀起非汽车企业“造车运动”的深圳上市公司比亚迪。
在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一举成为继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的比亚迪在汽车界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而它的掌门人王传福却声名显赫。2003年王传福以资产3.28亿美元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第13位,随后又在2003年11月成为美国《商业周刊》的“亚洲之星”。
◆ 电池大王改行造车
2003年1月23日,有着亚太区“电池大王”称号的民营企业家王传福在香港宣布,通过旗下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HK1211),以2.54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695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权。由此,比亚迪正式控股秦川汽车公司。
被称为“电池大王”的王传福,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26岁成为国家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下海,成立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1997年开始生产镍氢电池,当年业绩位居世界第7位。2000年,王传福开始锂电池研发,很快拥有了核心技术。当时手机锂电池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价格每块平均8美元,王传福一出手就把锂电池的价格拉到了2.5美元。而据王传福所言,比亚迪电池的成本只有它的30%左右。
凭借技术和成本的优势,王传福打开了市场。从20人的小厂到28000人的“电池王国”,王传福只用了8年。2003年比亚迪成为仅次于日本三洋的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3%。
在2003年,这位37岁的富豪来了个“华丽转身”,投入20多亿元巨资,打造他的比亚迪汽车王国。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秦川汽车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惟一一家轿车生产企业,其在西北工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福莱尔是秦川公司2001年推出的家庭轿车,当年就卖出了2000辆,这两年在微轿市场也算小有成就。然而表面的繁荣遮不住秦川的顽疾,由于出身军工企业,秦川汽车一直饱受资金问题的困扰。即使在2002年取得了卖出17000辆车销售业绩的背景下,秦川汽车2002年的净利也仅有70多万元。
2003年秦川公司依靠福莱尔品牌陆续推出了多款新车。包括:福莱尔加宽型、三厢福莱尔轿车和一款福莱尔品牌的小MPV以及一款4.8-5.0米长、1.8米宽、搭载三菱原厂发动机的新车。同时将在西安市蓝田县征地1000亩,修建新厂房,总投资将达5亿多元。
2003年10月份,王传福又爆出惊人之举,由其掌舵的比亚迪股份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汽车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在西安高新区征地1500亩,建设轿车、电动车生产研发基地,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汽车20万辆、年产零部件10万套。
王传福自己还不会开车,对如何造车却成竹在胸。他在上海专设了一个电动汽车研发基地,在北京设了一个电池压法基地,而整车制造放在了西安。据悉,由比亚迪生产的电动汽车今年一季度将出现在深圳街头。
◆ 汽车电池并驾齐驱
电池大王比亚迪入主汽车,很明显意在构建一个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抢占电动汽车的先机。
并非所有人都看好比亚迪的电动汽车。20世纪90年代,全球曾兴起电动汽车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一批企业参与了研制,最终电动汽车还是没能走出实验室,电动汽车梦以失败而告终。这使得人们怀疑,比亚迪再做电动汽车是否还有前途。
王传福显然自有看法,在王传福自己看来:“我原来是做手机电池的,现在只不过是做一个大一点儿的电池把它装在汽车上罢了。”
王传福认为,通用之所以放弃,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锂电池发展这么快。通用现在做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只是替代能源的一种解决方案,并不是惟一的。电动汽车的关键问题在于电池,未来的电动汽车电池就是锂电池。而比亚迪已经解决了电池高容量、高寿命等核心技术问题,已经具备了进行商业化生产的条件。
据王传福介绍,比亚迪自从入主秦川汽车之后,在国内率先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制造。比亚迪在2003年投入巨资在上海建立了汽车研发中心,主要承担电动汽车和新款轿车的研发任务。目前比亚迪已经解决了电动汽车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特别是电池大容量存储电能的技术瓶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动汽车已进入生产制造阶段,2004年上半年,将有200辆电动车在西安投入出租车行业试运行。电动车的价格将比普通汽油车的价格略高,大约在16万元左右。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
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在开发电动汽车的同时,仍然坚持普通汽油机家用轿车的生产开发,2003年他们对秦川原有的福莱尔轿车进行了多项技术升级,推出了有更高科技含量和更高性价比的福莱尔“福星”轿车,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