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仅有3.6万人的小镇,今年前11个月生产了700万辆自行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今年成车出口量已达54万辆———位于天津武清区的王庆坨,堪称中国自行车第一镇。
这个土地贫瘠、人口不多的农业小镇,何以形成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12月21日,在天津武清区王庆坨镇,由天津自行车行业协会和武清区政府主办了“王庆坨自行车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共同研究、探讨“家家参与,遍地开花”的“王庆坨现象 ”。
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于12月21日共同举办了“王庆坨自行车产业发展研讨会” ,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媒体以及企业代表等2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探讨了引起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 王庆坨现象”。
记者与数百名与会者一起来到了这个小镇。王庆坨镇区和交通沿线村落面积加在一起不足10平方公里。在这个狭窄局促的空间里聚集着大大小小268家自行车生产企业,每年产销近700万辆自行车和难以计数的零部件。这种产业聚集之高密度和拥挤中的火爆现象,国内外难得一见。
王庆坨镇的镇委书记刘金城向大家介绍,王庆坨自行车产业起步于 1994年。当时它在我国自行车产业基地天津市的产业链条之上。飞鸽的零配件有些就生产于此。而国有企业在自行车行业的退出,又给王庆坨让出了一块巨大的市场。王庆坨镇的农民特有的善于经商的社会人文特点,使他们具有市场意识和灵活的商业头脑。他们及时地插足于自行车 行业之中,并且亲帮亲、邻帮邻的村镇社会关系,又使他们比着、帮着、靠着形成了小而全的簇集效应。这就是王庆坨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所在。
近十年来,王庆坨自行车取得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近300家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年产700万辆的生产规模,成为天津乃至全国自行车产业发展的典范。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思全教授着重指出,王庆坨自行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交通便利、人文观念优势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巨大效应。她从理论高度深入分析了这种小 企业集聚所产生的优势和活力,阐述了王庆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要继续保持这种集群优势,不要盲目过于追求企业做大做全,并提出同时要发挥区域品牌战略的优势,塑造王庆坨自行车整体品牌形象,增强竞争能力。
截至11月,天津市自行车出口已近400万辆,预计全年出口将达500 万辆,其产销量及出口量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与会代表一致强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的职能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加强外部环境的创造,进而促进王庆坨自行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天津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孝燕说,个体自行车产业园区和工贸新城的建立使整个产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目前由天津昆泰投资公司投资2亿元的“昆泰环球自行车大世界”也即将破土动工,争取在三年时间致力于把天津打造成北方最大的自行车集散基地。她同时指出,当前天津业界全体也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打破低档低价的怪圈和自毁天津自行车品牌形象的不正当经营行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实力和产业水平,增强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研讨会上,中国自行车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凤和指出,未来自行车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其可持续性,要兼顾国家、集体、行业和企业利益,统筹考虑。此外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同时,贸易壁垒并没有缩小的趋势,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要充分做好准备,低价低质只能丧失竞争优势。只有在品牌、质量、档次上多下功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强调,企业要重视管理,管理也是生产力,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实践,好的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投入少收效大,提高管理在王庆坨应该尽早提上议程。
与会专家学者们也就如何打造个性品牌、树立企业文化、扩大出口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指出天津自行车应突破单纯依靠仿造、缺少个性化知名品牌的模式。这是在此次研讨会上一些专家为天津自行车产业的发展提出的部分意见和看法。(赵燕丽 王庆武)
|
|